六下语文期中复习资料

时间:2020-12-16 12:48:41 语文 我要投稿

六下语文期中复习资料

六下语文期中复习资料【一】

六下语文期中复习资料

读读写写:

清爽、吟诵、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躯、精致、蕴含、奥秘、侠客、静谧、追随、小巷、俏丽、烘烤、音韵、演奏、探索、勤勉、漫游、亲吻、德高望重、津津乐道、别有深意、左冲右撞、意味深长、庞然大物、行色匆匆

读读记记:

神奇、优雅、辨认、清新、欢悦、清脆、凝聚、恶作剧、奇妙无比、不拘一格、年过花甲

日积月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张维屏)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刘方平)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陈与义)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

六下语文期中复习资料【二】

匆匆

1、本文围绕“匆匆”展开叙述,先写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再写自己八千多个日子来去匆匆和稍纵即逝,作者思绪万千,由景及人,叹息不已。最后,作者发出内心的感叹。文中写到:

①“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用排比的句式描写燕子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有再青的时候,桃花有再开的时候,在描绘的春景之中,表明大自然的荣枯是时间飞逝的痕迹。“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看似在问,实际上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而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深深留念。作者写燕子去了会再来,杨柳枯了会再青,桃花谢了会再开,是为了与时间一去不复返形成鲜明的对比。读后引人产生联想和想象,觉得有好多事物都能再来,唯独时间不会再来。②“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作者运用极新奇巧妙的比喻,把自己过去的八千多日子比喻成极小极小的针尖上的水滴,把时间的流比喻成浩瀚的大海。日子显得多么的渺小,消逝得那么快,无声无息,无影无踪。表现出作者十分无奈的愁绪。

③“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作者用一系列排比句描写人们日常生活的细节──洗手、吃饭、默思,“日子从水盆里过去”“日子从饭碗里过去”“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以细腻而独特的笔触,展示了日子在生活的不经意中来去匆匆。

④“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作者把自己八千多个日子的流逝作了高度的概括,使时间匆匆而去的形象化为“如轻烟”“如薄雾”,比喻独特,联想新奇。轻烟、薄雾瞬息被“吹散了”,被“蒸融了”,日子就是如此稍纵即逝。作者用全身心去感受时光的流逝。后面连用了两个反问句让我们体会到作者一事无成的懊悔、对时光流逝的惋惜、留恋与无奈的内心世界。

“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作者用了拟人的手法给时间以人的灵性、动作的快速。读后时间之快、不可挽留的感觉非常深刻。句中:“伶伶俐俐”“跨”和“飞”这几个词语用得好。本来时间的流过是看不见的,而在朱自清先生的笔下,时间如天真的孩子,既可爱又顽皮。

2、词语解释。

确乎:的确。 涔涔:汗流不止的样子。 潸潸:流泪不止的样子。

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游丝:蜘蛛所吐的丝,飘荡于空中,故称游丝。

3、文章的特点:一是结构精巧,层次清楚,转承自然,首尾呼应;二是文字清秀隽永,纯朴简练;三是情景交融,无论是写燕子、杨柳、桃花,还是写太阳,都与“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的感叹融为一体,处处流露出作者对时光流逝感到无奈和惋惜。

4、本文运用了排比、设问、拟人、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写出了时间飞逝且不复返,表现出了作者对时光流逝感到无奈、惋惜和留恋。

5、《长歌行》是一首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注释

长歌行:汉乐府曲调名。 葵:冬葵,我国古代重要蔬菜之一,可入药。

晞:天亮,引申为阳光照耀。 阳春:温暖的春天。 布:布施,给予。

德泽:恩惠。 秋节:秋季。 焜黄:形容草木凋落枯黄的样子。华:同“花”。 衰:为了押韵,这里可以按古音读作"cuī".古时候人们读的没有"shuaī"这个音。

徒:白白的。 百川:河流。

译文

早晨,园中有碧绿的葵菜,晶莹的朝露等待在阳光下晒干。春天把幸福的希望洒满了大地,所有生物因此都呈现出一派繁荣生机。常常担心肃杀的秋天来到,花和叶都变黄衰败了。千万条大河奔腾着向东流入大海,什么时候才能再向西流回来?如果年轻力壮的时候不知道图强,到了老年头发花白,一事无成,悲伤也没用了。

简析:

这是一首咏叹人生的歌。唱人生而从园中葵起调,园中葵在春天的早晨亭亭玉立,青青的叶片上滚动着露珠,在朝阳下闪着亮光,像一位充满青春活力的少年。诗人由园中葵的蓬勃生长推而广之,写到整个自然界,由于有春天的阳光、雨露,万物都在闪耀着生命的光辉,到处是生机盎然、欣欣向荣的景象。这四句,字面上是对春天的礼赞,实际上是借物比人,是对人生最宝贵的东西──青春的赞歌。人生充满青春活力的时代,正如一年四季中的春天一样美好。

自然界的时序不停交换,转眼春去秋来,园中葵及万物经历了春生、夏长,到了秋天,它们成熟了,昔日奕奕生辉的叶子变得焦黄枯萎,丧失了活力。人生也是如此,由青春勃发而长大,而老死,也要经历一个新陈代谢的过程。这是一个不可移易的自然法则。诗人用“常恐秋节至”表达对“青春”稍纵即逝的珍惜,其中一个“恐”字,表现出人们对自然法则的无能为力,青春凋谢的不可避免。接着又从时序的更替联想到宇宙的无尽时间和无垠空间,时光像东逝的江河,一去不复返。由时间尺度来衡量人的生命也是老死以后不能复生。在这永恒的自然面前,人生岂不就像叶上的朝露一见太阳就被晒干了吗?岂不就像青青葵叶,一语秋风就枯黄凋谢了吗?诗歌由对宇宙的探寻转入对人生价值的思考,终于推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一发聋振聩的结论,结束全诗。

自然界的万物有一个春华秋实的过程,人生也有一个少年努力、老有所成的过程;自然界的万物只要有阳光雨露,秋天自能结实,人却不同,没有自身努力是不能成功的;万物经秋变衰,但却实现了生命的价值,因而不足伤悲;人则不然,因“少壮不努力”而老无所成,岂不等于空走世间一趟。句末中的“徒”字意味深长:一是说老大无成,人生等于虚度了;二是说老年时才醒悟将于事无补,徒叹奈何,意在强调必须珍惜时间,及时努力。

6、朱自清的《匆匆》《背影》《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散文名篇,均以诗意盎然著称于世。

六下语文期中复习资料【三】

1 文言文两则

1、《学弈》选自《孟子·告子》。文章先写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围棋的人,接着写弈秋教两个学习态度不同的人下棋,学习效果也截然不同,最后写这两个人学习结果不同,并不是因为智力上有多大差别。通过这件事,说明了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2、《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讲述了孔子路遇两个小孩在争论,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为此,双方各持一端,争执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无法裁决,被两个小孩笑话。

3、《学奕》中后一个人学弈时的表现是“思援弓缴而射之。”意思是他虽然看上去在听弈秋教导,心里却在想拉弓箭射天鹅。这是用对比的方法对两个人的学习态度进行叙述,使结论水到渠成,具有说服力。

4、《学奕》通过两个徒弟学下棋时的不同表现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这个结论的意思是: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说:不是这样的。“为是其智弗若与?”是反问句。

5、孔子路遇两小儿争辩太阳什么时候离人近,什么时候离人远。

其中一儿的观点是:“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他的意思是:“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他的理由是:“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他是凭自己所观察到不同时间太阳大小的变化---“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却像个盘子”所做出的判断。这个判断就是---“这不是远的时候看起来小而近的时候看起来大的道理吗?”

另一儿的则观点是:“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他的意思是:“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远些,而中午时要近些。”他的根据则是:“ 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这是另一小孩根据不同时间太阳照在身上的凉热感觉---“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有清凉的感觉,到了中午却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得出结论的。这个结论就是---“这不是近的时候感觉热而远的时候感觉凉的道理吗?”

由此可见,两个小儿喜欢探索,精神可嘉;他们又是多么善于观察、说话是那么有理有据;两小儿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结果就不一样。

6、两个小儿让孔子判断太阳什么时候离人近,什么时候离人远的问题,孔子不能决,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意思是说:“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本句采用反问的句式,表现出两个小孩的天真可爱。孔子能正确地对待小儿提出的问题,不知为不知,实事求是。

7、 学奕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wéi)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wéi )/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zhuó]/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wèi)是/其智/弗若与[yú]?曰:非/然也。

8、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wéi)/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wéi)/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wèi)汝(rǔ)多知[zhì]乎! ”

9、有关《两小儿辩日》中的科学知识

早晨和中午的太阳与地球的距离是一样的。为什么早晨的太阳看起来比中午时大呢?这是视觉的误差、错觉。同一个物体,放在比它大的物体群中显得小,而放在比它小的物体群中显得大。同样道理,早晨的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来的背衬是树木、房屋及远山和一小角天空,在这样的比较下此时的太阳显得大;而中午太阳高高升起,广阔浩瀚的天空是背衬,此时太阳就显得小了。其次,同一物体白色的比黑色的显得大一些,这种物理现象叫做“光渗作用”。当太阳初升时,背景是黑沉沉的天空,太阳格外明亮;中午时,背景是万里蓝天,太阳与其亮度反差不大,就显得小些。

中午的气温较早晨高,是否此时的太阳离我们近些呢?也不是。主要原因是早晨太阳斜射大地,中午太阳直射大地。在相同的时间、相等的面积里,直射比斜射热量高。同时,在夜里,太阳照射在地面的热度消散了,所以早上感到凉快;中午,太阳的热度照射到地面上,所以感到热。温度的凉与热,并不能说明太阳距离地面的远与近。


【六下语文期中复习资料】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期中总结09-15

期中语文考试总结15篇01-27

历史中考复习资料12-13

高一期中语文考试作文08-13

工程管理硕士复习资料04-22

五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质量分析01-30

历史中考复习资料(12篇)12-13

历史中考复习资料12篇12-13

中学高一语文组期中考试总结10-31

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卷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