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经典散文

时间:2022-08-04 03:19:00 元宵节 我要投稿

元宵节经典散文(精选10篇)

  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元宵节经典散文(精选10篇),希望能帮到大家!

元宵节经典散文(精选10篇)

  元宵节经典散文1

  元宵节的爆竹声此起彼伏,年的喜庆气氛延续到今天,算是又一个高潮!从大年初二,街上就有人陆陆续续地选购汤圆,高中低档各色价格、品牌的汤圆琳琅满目。当然,普通百姓选择最多的还是那种包装简单、制作随便(有的甚至不够圆)、无名无牌的“大众”汤圆,因为它实惠。在每一年的第一个农历十五,人们祈祷生活就像天上的月亮,圆满美好!那一个个包裹着芝麻、花生、枣泥和糖类等各种各样馅儿的小圆球,寄托着人们无边的美好愿望和甜蜜祝福!

  圆,是咱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喜欢的图形。从几何学上来讲,圆是中心对称图形,美观中蕴含着和谐。在人们的印象中,太阳是圆的,月亮是圆的,地球也是圆的,圆圆的太阳给万物以生命的'能量,圆圆的月亮给心灵以慰藉,圆圆的地球给人类以生存的空间。所以,人们对“圆”的向往和追求从来都没有停止过。

  生活要圆满!福禄寿喜财五福临门,子孙满堂人丁兴旺、心想事成好运连连为圆满!

  爱情要圆满!有情人终成眷属、相濡以沫百年好合为圆满!会议要圆满结束、任务要圆满完成、为国为民鞠躬尽瘁临退休要为自己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圆从来都没有离开过我们,我们也从来都没有离开过圆!

  其实,圆就是到一个中心点的距离相等的所有的点的集合,是一条从哪里开始又回到那里结束的曲线!就像人生,赤手空拳而来,走过了一段岁月,又赤手空拳而去。那些走过的岁月,点点滴滴连成了生命的曲线。

  和所有的人一样,我也喜欢圆、期盼圆!

  圆,有时是七彩梦幻,如彩虹,总在风雨过后才能看见!圆,有时是湍急的河流,只有走过急流险滩才能到达彼岸!圆,有时是一首交响乐,要很多人的配合才能演奏成功!

  圆,有时是一道半径为未知数的多元解的方程,有的人可能穷极一生都无法找到确切答案!不管怎样,如果要用几何图形来演示生命的话,任何人的生命都不可能是直线或者抛物线,只能是特殊的曲线——圆。

  所以,在这点上说,生命也是平等的!我为这平等的生命歌唱,为这平等的生命祈祷,为这平等的生命祝福!

  希望元宵节的爆竹声,给所有的亲人、朋友带来圆圆的梦、圆圆的爱、圆圆的心情、圆圆的日子、圆圆的运气!

  元宵节经典散文2

  一个人不是孤独,思念一个人才会孤独,思念一个失去的家就会满怀孤独——陈樟玙璠。

  又是一个蓄满念想的日子——元宵节。

  元宵熟了,漂在锅里,轻轻一拨打着旋儿,像我扑棱扑棱的心跳,我知道这又是一个心花摇曳思念的时刻。

  满怀柔情,几丝眷念,花开有声,落英无语,甜黏的元宵嫣然了我的思量。是的,我在想元宵节真是一个让人无法释怀的日子,它是个让甜蜜和思念、离愁和失落、遥想和回忆占据春帏意闹的日子。

  为了过年的圆满,今天人们又放响了鞭炮,向年发表最后的祝词,蔓延高挂的灯笼瞪着红眼乐淘淘地在春风里微笑,应着噼里啪啦的鞭炮声,热气腾腾的元宵上桌了,我是一个善感的人,总觉着这鞭炮声在此刻是如此的颤动思念的心,我想此时有多少漂泊在外的游子又会增添几丝念家恋亲的愁思;那些无家可归的人更是心头盘旋萦绕难以下咽的悲苦。

  元宵啊元宵从感性上讲成了过年的句号,人们的喜悦也将在一天随着爆竹烟花的鸣响、盛开、飘落,零落成狼藉的碎屑,最后归于灰飞烟灭·····

  年啊从初一到十五算起,追溯的远一点,从元旦起年就让人沉迷,沉醉,沉沦,撩拨澎湃着这人们的心潮。因而说每一个节气里都有约定成俗的物象在推波助澜渲染气氛,当然属年的的物象最多,鞭炮,年画,春联,糖果,饺子等。元宵节元宵成了主角,各种口味的元宵代表着人们的饮食喜好和心情。

  正月里来闹新春,元宵节一过你就算过完了,一切都变得平淡无奇,红红火火,热热闹闹,团团圆圆,美轮美奂的繁华似锦又要归于平静。

  生活是一个永不停息的轮回。

  年年有今日,岁岁有今朝,良宵苦短,物是人非事事休。每个节气里都有一个念想串起人们的共鸣,只因为每个节气里都蕴含着相似的温暖,不同的人内心深处里流淌着不同的眷恋。逢年过节阖家团圆才算完满,节日里你会被宠着,疼着,爱着,念着,幸福着,当然也会被孤单和寂寞包围着、画心为牢、心甘情愿、不由自主地期盼、痴念、纠结,难过,但无论怎样日子都得过。

  说白了年不过是一个字,元宵节也不过是个词,一个延展着生命时光与感情沾亲带故的'词,人们寄予美好的憧憬。

  元宵节里看看过年最后的焰火,嘴里一裹元宵,此岸的烟花在甜蜜见就变成彼岸的重温和回忆,人们又开始遥想下一个粘着念想的日子······

  元宵节啊,你知道今日又让多少人感怀吟叹,编情为经,织爱为纬,细细地密织思念的网,用丰润晕染的唐诗念你,用豪放婉约的宋词粘你,用饱满情怀的丹青妖娆你,用感人心魄的乐曲萦绕你。

  一锅元宵煮飘摇,一场团聚,一世离歌,惟有真情不老。每一碗元宵,每一个元宵都有亲人的疼爱,粘着血缘亲情,需要用心去咀嚼,或深或浅,或甜或淡····

  元宵啊本身就寓意着团圆的圆满。所以我要说,你快乐,天天像过年,你悲伤,日日像末日。

  过了今天的元宵节就算过完了年,元宵就是年最后的疼爱!但绝不是生命最后的疼爱!

  元宵节经典散文3

  时光如梭,元宵节已经来了。元宵节的夜,朗月星空,凉风徐徐,群星眨着调皮的眼睛,凌空嘻嘻,俯瞰大地,似乎在这元宵之夜,被人间美好所吸引。

  仰望夜空,瞬息万变的烟花,曼妙地展开,形成了七彩的花朵弥漫苍穹,把天空央托的绚丽多彩,美丽壮观。震耳欲聋的鞭炮声,此起彼伏,荡漾空中。此情此景,突然一股浓郁的思乡之情涌上心头,如果此刻在家乡,我想这时一定会在灯棚前欣赏那美丽壮观的传统文化艺术。

  我的家乡是一座古老的小镇,临水环山,交通方便,有着几百年传统文化历史的城镇,灯棚已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历经三代(清代、民国、当代),具有三百年的历史,每年的腊月,那些老艺人就开始筹备,设计,绘画,手工,经过多日的辛苦操劳和努力,正月十三,正面三层,美丽壮观的灯棚,坐落在镇政府的门前的十字路口。

  灯棚底面高于地面2米以上,供游人穿行;二层下设布制横额,迎面四根盘龙灯柱,分别间隔架设在12块门槛灯上,柱灯上面连接灯房斗拱飞檐,分开左右三个空间,悬挂24块面灯,面灯下挂玻璃宫灯和玲珑珠灯,中间纵深处陈设有奇花异草,珍禽异兽,各种古玩,后壁中堂张挂名人字画,左、中、上方遮盖棚布。三层以上以海马文兽压脊,飞檐斗拱下装面灯24块,四组彩灯吊在飞檐挑角上,每组9盏,称九莲灯。

  其灯具、彩绘、设置随着时代的进程各自反映时代色彩,门槛灯多绘制12生肖,三层正面面灯常常绘制24孝图,戏曲故事画面,有水浒、西游记故事画面。嫦娥奔月、哪吒闹海,微型电机制作火车穿山洞,随着时代的变迁,适应当前的形势需要而创作面灯。灯棚每年花样翻新,争奇斗艳,远近驰名,把节日装扮得加多彩绚丽,更加喜庆,节元宵的晚上,方圆左近的人们,带着家人,带着凳子,背着孩子,用架子车拉着老人,陆续到来,灯鹏上彩光四射,面灯上的各种人物和动物栩栩如生,喇叭上放着欢快的音乐,灯鹏周围人山人海。

  八点左右云彩灯开始表演,云彩灯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民族民间舞蹈,其表演形式是用八个人,四男四女,每人手执二灯,初上场以小横步至台前,相继作顺灯(转圆圈),揭地皮、单折、双折、单折带、双折带、满折、盘龙(正龙、倒龙)对莲、里五花,外五花等队形画面,以形容云的动荡,由轻轻飘动到激烈飞行。

  云彩灯从乾陵十五年传承至今,曾在七十年代进京演出,受到周总理热情赞誉并题词。

  听着轻快欢乐的音乐,看着轻盈优美的舞蹈,随着观众阵阵的.欢笑和热烈的掌声,场外的鞭炮声,还有绽放空中的朵朵灿烂的烟花,浓浓的节日气氛,,让每个人连上挂着喜悦的表情,沉侵在节日那喜气盈盈的氛围中。

  到了正月十六,人们都早早吃完早饭,来到马路两侧等待文艺大军的到来,全真的乡村,学校,工厂等所有的团体单位,都会献上精彩的节目。

  我们的镇上有一座大庙,每年的这时候,文艺大军都要先去朝拜列为神灵,祈祷平安,九点来钟,拜过神灵的文艺大军浩浩荡荡的开过来了,前边鞭炮开道,两个人打着的横幅,上写着<欢度元宵》,后面是两辆拖拉机拉着大鼓大刹,几位帅气的年轻小伙,身穿大红,腰束彩带,雪白的毛巾扎在头顶,锣鼓打得有板有眼,震耳欲聋。紧接着舞狮队,在人们的印象中,狮子是百兽吉祥至尊,形象雄伟俊武,给人以威严、勇猛之感,古人将它当作勇敢和力量的象征,认为它能驱邪镇妖、保佑平安,尤其在重要的节日里,舞狮表演,意示人们对吉祥,平安,幸福的渴望。舞狮人头戴大头佛面具,下穿灯笼裤,身披着一块彩色的狮被,舞姿勇猛而雄伟,气概非凡。

  后边又过来一个人身穿长袍,要系彩带,手中高高举起大大红红的绣球,紧追绣球的是一条张大嘴巴,被十几个身穿彩衣,头上扎着白色毛巾的人上下舞动的的长龙,它代表着华夏民族的精神,它是中国神话中的一种奇异动物,它善于变化,能翻云复雨,吞云吐雾,元宵节舞龙,以示人们祈福本年风调雨顺,喜获丰收的美好愿望。

  在后面是高跷队,腰鼓队,大秧歌,抬花轿,旱船队,等等数不过来,每一个队都会在灯棚旁边耍上一阵,也叫祭灯棚,那些化妆丑大姐的男人,时不时向周围的观众飘洒眉眼儿,玩儿个鬼脸儿,逗得人们哄场大笑。

  节目结束,已是下午两点多,这喜庆的节日里,在娱乐烘托的气氛中,人们忘却了饥饿和疲惫。

  元宵节经典散文4

  我们总是唏嘘传统节日越来越没氛围,就连元宵节味也越来越淡了。

  一是,现在的元宵节人气变淡了,缺少了往年闹元宵的火热氛围。过去的元宵节日,人们不过完年,也就是说不过完元宵节,一般是不会外出务工,一家老小团聚一起,其乐融融,尽情的享受着节日的快乐!今非昔比,现在人们争钱意识异常强烈:人们过完大年初二就陆续的外出掘金,追逐新的福祉;有的商家就连大年初一一天也不放过。

  二是,元宵节休闲娱乐文化的味道变淡了。过去年里,元宵节日乡土风情,当地文化忒浓——有农民们自编自演的扭秧歌、花鼓队、花灯、花船、黄梅戏;有舞龙灯、狮子灯、花灯、花船灯等等。人们为了讨个新年好运气,家家户户,单位店铺,人们都挣抢着接灯,燃放鞭炮、炸烟花,给红包,弄得领头艺人忙碌不堪,应接不暇。元宵节日闹元宵,狮子的吼叫声、龙的咆哮声、鞭炮齐鸣声、锣鼓喧天声、众人的掌声、汇聚一起,震破云霄;欢乐的笑声洒落一地,好生热闹。尤为那些表演舞狮腾龙与表演龙灯的老艺人们,一个正月数十天里,日夜轮回演出,挨家挨户为村民们送祝福。如今,世人对舞狮灯、舞龙灯、扭秧歌、花鼓队等,思想观念淡漠,取代了乡土文化的是现在的电视、网络等等。加之发起传统文化的那些老艺人,为怕麻烦,加上制作狮子灯、龙灯等材料费用,人员工资都很昂贵,一年只有一次,时间短,挣钱不多还辛苦。以及当地政府考虑舞龙灯、舞狮腾龙、放鞭炮及炸烟花的安全性,和环保、噪音等,予以干涉,导致那些民间老艺人们,不想干懒得干,也是元宵节清冷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是,元宵节饮食文化的味道也变淡了。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饮食文化各不相同,即便是传统的节日,食俗也各不一样。元宵节日的食俗也有南北之异。譬如,北方人元宵节日这天,家家户户包饺子,以此庆祝元宵节日。而南方人元宵节,都是家家户户吃汤圆。过去元宵节日,我们老家家家户户做汤圆,其汤圆粉和黑芝麻馅都是农民们自家生产,生态环保,糯米、芝麻,做出来煮熟后的汤圆个头大,正常三个一大碗,实在。汤圆如雪似玉、柔软如绵,清滑细腻,皮薄馅多,口感极致,浓香筋味,食后满口留香,回味无穷。现在,市场上出售的汤圆,虽说品种多样,但工艺粗糙,糯米粉质较差,个头小,芝麻馅少,缺少糍性,食后也寡淡无味。现今,人们过元宵节很随便,有什么吃什么。由于现在的农民大多数与田地“脱产”了,或不生产糯米;也有不少人嫌麻烦,不愿意自家做汤圆,即便想吃汤圆,还是到超市图个方便。

  元宵节味淡了,不仅仅是我们这地方,据了解,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人对传统节日文化的蔑视。尤为年轻人,他们大都热衷于“洋节”,忽视传统节日。作为一个中国人,永远不能忘记自国传统文化。因此,作者真心的不想元宵节日的.传统文化,就因少数人对元宵节日的怠慢与淡漠意识,就将泱泱中华几千年传统节日文化,逐渐淡出人们的思想,淡出人们的视线。作者衷心希望,人们用传统的思维去对待元宵节日;我们在接受新的娱乐文化的同时,别忘了跟随我们多年的那些传统的文化,因为那些传统的文化才是我们的根。作者衷心希望,全民都要有对中国节日文化的全新认识,创新过节的形式,赋予新的意义,回归节日,将民族几千年传统的元宵节日文化,得以传承,让我们老来少一些遗憾,让子孙们多一些感慨。倘若能如作者所愿,我想,以后的元宵节日又将是五彩斑斓,"火树银花不夜天"的另一番景象!( 文章阅

  元宵节经典散文5

  第二个年头,在外面过这样神圣而重大的节日,然而并不是每个地方都有这个节日,此刻的我只身异乡的地方节日气氛就有着出奇地平淡。极不舍得也不愿意那么早来到学校,如果我的胆子够大的话。纵然把我的思绪分成平均的十份,然而有九份已经回家了,只有一份还留在这个气氛冷清的异地,似乎自己只剩下一个影子,无助而茫然地漂浮在疏散的人群中。

  孤独的这时候我只要想一想家里的热闹,自己的心情就会乐开花;电话里的笑声也总可以在这个关键时候给我送来打破寂寞的温暖,妈妈会叫我猜一猜家中今天有什么花样好菜,回味极深的是那香喷喷的鸭肉,自然就会联想到那天我们早早就桌在那一张大团圆桌上所有新鲜可口的故乡佳肴,真是美味啊!可是只能幻想,怪就怪自己为什么当初就不会好好珍惜这其中的每一道香味!妈妈听到我一五一十真实地念道着,好像竟说不出话来了,我清楚地知道家里这个时候总是不会缺少的那几样菜,可是更能够清晰地察觉到他们在那张大圆桌的一角默无作声地无趣地咬着筷子的样子!

  我拿起电话,那几个简单而轻快的数字,不知在我脑海拔了多少遍,它们像一连串传情的音乐,每一个音符都深刻地铭写在了我的心里。我想在这个时候凑合一下家里的热闹,时间来得真是急时,刚好在那一个点上,以前这个时候那条街上就游着一条长长的由红灯笼相拼而成的巨龙,我就一定相挤在那满是香烟热气的人群中了

  真没有想到这里会那么地冷清,零星地散落在街上几吊孤灯,行灯只影得比天上的繁星还要疏离,纵使在离我不远的地方出现了几点莫明方向的红星,可是那黑压压的`一片还是能浸透袭击我的内心!

  走在凄冷地校园小道上,耐不住寂寞的我不由自主地想要寻求一番热闹,我把路过时在旁边嬉闹的小孩抓了过来,是我真的想凑一份喜乐,还算开朗的心情在寻求等待我慷慨大方为付出的人,就是为了粘合住和家中一样过节日的节奏,那一发冲天的热情,那豪情万丈的胸怀,不想让今天这样的日子也空出来寂寞着,不想让今天成为过去一年里总结出来是遗憾的一天。

  路上看见一个小朋友的灯就快灭了,我急中生智说,我等一下送你们一人一只蜡烛,我希望你的灯笼里一直闪着烛光,代表你还很开心的光亮。的确!这对于他们来讲可能就是希望吧!他们有意思地认为可能灯亮着就意味着他们的心灵还在透射着耀眼的光芒,当我共享了一段喜乐之后一起来到彩灯站台才发现,各式各样地花灯就像春天里的花柳绿,我却觉得它们总是少了一些什么似的,原来它们缺少了光的魅力,它们都失去了生命闪动的鲜泽。不知是不是这盏明灯给了我灵感,我出乎意料地想到要在这个特别的日子给特别的人一份礼物——生日礼物,大大大后天就是妈妈的生日了,只能用生命来悍卫的那天伟大的日子,我要尽快地告诉她那天就是她的生日,否则她准得又要把自己的生日也给忘了!

  我要让这盏灯永远闪着光亮,这盏烛灯点燃了梦想,闪着希望之光,最重要的是我要让妈妈那双明亮的眼睛永远明亮着!我要让妈妈那颗温暖幸福的心永远幸福温暖着!

  站立在颠簸起伏的车上,我的心里沉甸甸的,手上只是个普通的小小纸灯笼,看见第一排坐着的一男一女各自手上拿着一束鲜花,想必是朋友过生日吧!他们的同学过生日,送鲜花应该是最适合不过了,但也在那一个瞬间我明白了家中的老母亲最需要的是我们送去给她的温暖与希望!

  元宵节经典散文6

  2021年的元宵节,是在远离家人的上海度过的——在阴雨霏霏中忙碌了一天,欣赏不到月亮,也没机会去欣赏花灯,只有晚饭时食堂里一锅热腾腾的元宵,还有即将上演的央视元宵晚会。原本想在家和妻儿一起过上一个温馨的元宵节的,可是上海这里有事儿,只得提前返沪。启程前,老婆特意煮了一碗元宵给我,说,趁热吃了,不忘家。妻子煮的是那种皮儿薄馅儿多的汤圆,我慢慢地咬着嘬着,吃得仔细,满口余香。妻子说,看把你小心的,还能再让它烫着你了?于是就想起了那次被元宵烫着了的往事。

  那是在1980年,我漂在一条船队上。元宵节,沛县王师傅家煮好了元宵,给正在值夜班的我盛来一碗。在此之前,我大概没正儿八经地吃过元宵。看着碗里一个个圆滚滚的面团,夹起来一颗直接送到口中咬了一下,没想到里面的糖馅儿滚烫,烫得我囫囵下咽,结果一路灼热,涕泪交流!王师傅心疼地说小心啊!我说我不知道里面是热油。后来,元宵常见常吃了,可是很少吃到那次烫我涕泪交流的元宵。再后来,知道了元宵是北方的称呼,南方称之为汤圆。北方的元宵是用五仁枣泥或者红糖做成的核儿滚出来的,所以皮儿厚馅儿少,不太烫人;南方的汤圆是包出来的,皮儿薄馅儿多,煮得透了会烫人。知道了这些,后来每逢吃元宵。总能想起那次被烫的经历。曾经将这件事儿说给妻子和儿女们听过,他们都笑得不行。妻子说,说你傻老茂,一点都不亏。

  像我等50后的北方人,儿时的元宵节是没有元宵吃的。儿时的元宵节最大的节目是燃“刷帚把儿”和闹花灯。搜集废弃的'刷帚或者笤帚头,沾上燃油之类的东西,伙伴们一起跑到野外点燃它并高高地舞动,在夜空里划出一圈圈辉煌的光环,伴随着声嘶力竭的吵闹抑或对擂中的叫骂,煞是热闹。闹完后,回家把自家制作的萝卜灯、面灯端出来比试。用面捏成不同属相的动物,背上捏出来一个盛油的灯碗儿,放在锅里蒸熟凉透,或者把萝卜切成几段,分别在中间挖出来一个坑,这就是灯盏了。插上半截裹上棉絮的火柴棒,倒上一点豆油或者猪油,点燃放在锅台上、床头上、门槛上,口中念叨着儿歌:“照照脸儿,不害眼儿;照照门儿,蝎子不蜇人儿;照照床,出外不想娘……”灯油耗尽后,看见灯芯上结出的灯花儿,有的像扫把,有的像谷穗儿或者高粱穗儿。结出扫把的多了,大人就不高兴,担心年景不能风调雨顺;结出了谷穗儿或者高粱等作物的,大人们就说今年好年景,五谷丰登。耗尽灯油的面灯是不许吃掉的,要留到“二月二”早上煮了吃,据说是为了欢送苍龙升天,迎接灶王回家就职。为了让孩子们抵住诱惑,大人就说偷吃油灯会“黑眼圈儿”,长相不好看。可是经不住油香面香的诱惑,也有偷着吃的,当然少不了受到大人的数落。可是数落归数落,吃了也就吃了,只是第二天早上甚至以后好多时日,偷吃面灯的孩子都会自觉不自觉地察看自己的眼睛,看看到底出没出现“黑眼圈”。

  眼圈儿并未因为偷吃了面灯而变黑。这些年眼部偶尔略现一丝黑圈儿,那也是年岁的缘故抑或是加夜班熬出来的。况且多少年来,家里也一直没有再蒸制那些捏成属相模样的面灯,元宵节的花灯,大都是街上买回来的塑料制品,里面有灯泡,把手上有开关,开关连着电池,灯亮了,还有音乐伴奏,不怕风吹雨打,好看是好看,就是没了儿时端面灯照眼儿的乐趣和偷吃面灯的韵味儿了。还有,每年一度的央视元宵节晚会也很热闹,电视机前的欢笑和灯火辉煌的灯会取代了儿时燃放“刷帚把儿”闹腾,心里总有一种久违了的躁动被压抑着。

  久违了的躁动不再是我等这个年龄。但是,那份躁动,却属于我等这个年龄的人的童年。看如今,该有这份躁动的年轻人们,不知有没有这份对躁动的感觉?

  元宵节经典散文7

  过年,中国人家人团圆的重大庆典,无论离家多远,无论一张车票如何难求,漂泊在外的游子,无论如何都要等上归家的旅程,只为那短暂却浓浓深情的年。

  年兽不来,但回家过年的渴望从腊月开始就触动了每个中国人心底最柔软的部分。家在远方,思念已经回到老家的一张桌子一个板凳,甚至是门外的一方院落的围墙上的每一片砖瓦。家,无论身处何方何地,都是一种归宿。不管过年的风俗繁杂简单与否,每个中国人注定了回家过年的愿望,都葳蕤成林,不为年夜饭的丰盛,只为那一份那份守候,那份一份亲情,那一种欢聚。

  过年,从除夕的鞭炮声开始,到元宵的一餐聚会结束,元宵,便注定了一份淡淡的哀愁。

  老家过年,最为重要的是除夕夜的年夜饭,乡亲们从来不在乎停放在门口的车辆品牌,只在意谁家子女都回家吃了那一顿一年里最为重要的晚饭,不在意年饭的品种是否繁多、菜品是否名贵,过年,更注重也只注重一种形式—团圆。

  老家人说:“今天已经十五了,时间过得真快!”往往总是被一段很长时间的沉默作为应对,然后才海阔天空一番,说些不着边际的对话。谁都不愿说期盼或者祝福,因为那一顿与平日里几乎没有差别的晚饭过后,聚会的亲人,又将离家或者已经离家,开始了一年的耕作和拼搏。年的情怀随着时间的流逝,愈发深沉凝重,不经意间,元宵便等同于离别的哀愁了。

  曲靖人的.元宵,一直都不怎么隆重,至少在老家,已经与年看似无关了。有心人,会在正月十五煮上一点自己家用糯米磨成粉和成的面加上一点自己酿制的甜米酒,做成一份热气腾腾的汤圆,没有轰隆作响的鞭炮声、没有情谊浓浓祝福、没有包含太多祝福的压岁钱,没有祭拜祖先的隆重仪式,吃了,年也过完了。话题,总是定格在离人的归期和嘱托上。

  元宵夜,家人在包裹里添加的那些特产,不经意间增加了负重,与远行的游子一起上路,让下一个为鞭炮声中的年夜饭踏上归程的人,行囊不再空空如也。

  曲靖的元宵,一种满含甜蜜的哀愁。

  元宵节经典散文8

  伴随着此起彼伏的爆竹声,一道又一道美味佳肴摆上了桌面,吃元宵了!小孙子蹦着喊着。团圆节人不全,母亲不能和我们一起吃元宵了。去年驾鹤西游,如今阴阳两隔,真是好人不长寿。

  “爷爷吃元宵!”“爷爷不饿! 你吃吧,待会我们上西山给太奶送灯去。”月亮升起来了,照在田野皑皑白雪上,泛起一片清冷惨白的月光。明月的银光洒落在山林上,却透出一股阴森幽暗的景象。远处山峦中光火闪亮那里必有一片坟莹。白雪在脚下咔咔作响,一阵冷风吹过催促我们加紧前进的脚步。路上我对孩子讲,过去的坟灯是黄米面和水。做出小碗状,放到窗台上。冻两小时,便成了,到坟地倒进麻籽油,放进棉花捻点燃即可。

  岁月流逝如今用上了电子灯真正成了长明灯。在爷爷奶奶和母亲坟前小孙子点亮了三盏红色的十五莲花灯。孙子跪下高喊:祖爷爷、祖奶奶、太奶给你们送灯来了。我跪在那里热泪盈眶。灯影里分明看见爷爷抱着我,用胡子扎我的'脸,我顺势揪住他的胡子。爷爷咧着嘴喊,快撒开。一家人哈哈大笑。爷爷对不起,原来你那是亲我哩!

  仿佛清晰看见奶奶挪动着小脚笑着向我走来,举起一块冰糖,塞到我的嘴里,那沁人心脾的一刻永生难忘。奶奶孙子好想您!

  泪眼迷离中看见重病在床的母亲吃力地望着我说:“快回街里卖水果去吧!你多忙啊!我没啥事。”窗外杏树花开的时节母亲常向窗外望着,对我的弟弟妹妹说:“阴天了,要下雨了,下雨你大哥就不能出摊了。”言外之意就是有时间回去看她了。

  他哪里知道那时的我风雨无阻,真是钻到钱眼里了。怎么就不能耽误几天多陪陪母亲呢?真是不孝。想来让人痛楚时时心酸。如今母亲孤寂的躺在这旷野里。子欲孝而亲不在,愿坟头这盏明灯陪伴她解除孤独,照亮她走向天堂的路。

  爷爷你不愿吃苹果么?我给您带来五个供上。我小时候过年那天能吃上一个国光苹果就很知足。这可是红富士呀!奶奶你跟我们讲在火车上看到旅客吃香蕉不知是啥,长长的,弯弯的,黄黄的,剥下皮白白的,到老了您一口也没吃上,今天我给您带来了一大挂香蕉,谁让您小时候冬天在火盆上用铁茶缸子煨在火里炖粉条给我吃,今天算是报答您了。

  妈妈您牙不好,晚年爱吃蛋糕,今天给您献上三斤蛋糕,您爱施舍,吃不了就送给有需要的人吧。记得你年轻的时候做点好吃的让您吃您说不爱吃。就爱吃土豆辣椒酱,萝卜干,冻白菜。。。记得您从省城看病回来,妹子家炖了一只小鸡您吃了多半只。过去家困难您舍不得吃,让我们兄弟姐多吃点,我们那时太天真,以为妈妈是菩萨心肠要吃素的。

  母亲病重期间因忙于水果生意,没能回去看她几次,临终前我握着她的手,她双眼紧盯着我嘴里发出细微的声音,听不清在说什么,是恐惧?是不舍?是嘱托?想必是遗憾。这更加深我的惭愧,加深我对母亲深深地思念。儿子哭着在坟头压上纸钱,孙子将三堆黄纸点燃,熊熊火焰上青灰的纸烟盘旋着,弥漫着,模糊了我的双眼。

  坟茔变得肃穆,墓碑更显庄严。天上的月光和地上的灯光交相辉映,拉近了苍茫大地和皓月长天的距离,拉近了村庄和田野的距离。照亮了死去亲人通往天堂的路,你们的恩德后人终生铭记,我们血脉相连,骨肉相牵,好像天空眷顾着大地,又一阵爆竹声响过,在寒冷的北风中,我们依依不舍,缓步离去。

  元宵节经典散文9

  读高中的时候,读过著名作家秦牧的散文《花城》,文章将广州花市写得五彩缤纷,大大提高了广州花市的知名度。秦牧是广东人,他热爱家乡,自然是强烈的爱国主义者。当然爱国主义文章很多,有些文章虽然不是写家乡的,也是很好的文章。例如刘白羽的《长江三日》,刘白羽虽然不是三峡那个地方的人,但是对于祖国的热爱溢于言表,《长江三日》自然也是爱国的典范。

  如果说广州的花市是一个举世少见的现象,那么浙江义乌的元宵节无疑也是世上少有的一道美景。

  许多人都知道义乌是个国际小商品城,在那里云集的外国人很多。有些人不知道的是,义乌的元宵节其实也很有个性,最有个性的就是舞元宵灯和迎灯的场面:不管是舞灯还是迎灯,参与人数之多,时间之长,可以说创下了全国之最。而元宵灯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现象,所以这样的全国之最自然就是世界之最了。

  义乌处在江南,自然也有江南地区处处能见的河。虽然有河,可是,据说义乌人从来不划龙舟,哪怕是在端午节那一天。这个端午节冷冷清清的地方,元宵节却分外壮观,真有点扑朔迷离的感觉。

  每到正月十五,义乌的城市和乡村都热闹非凡。最热闹的还是城乡结合部。因为在城里闹元宵,烟花和鞭炮响个不停的话,一来扰民,二来影响安全,而在城乡结合部,人口也不如城里那么多,自然可以大胆地燃放烟花鞭炮之类,另外,郊区的农民比城里更多。其实闹元宵,玩龙灯,更多的是农民的活动。南方的人们都知道,其实不光是龙灯、板凳灯、狮子灯很少有城里人参加,划龙舟也几乎是农民的专利活动。

  元宵那天晚上,要是有地方玩起了元宵灯,闹起了元宵,不要说是义乌市中心不如现场热闹,就是许多省会城市也不好比的。那是灯的世界,那是人的海洋,那是烟花和鞭炮的合奏,那是笑声的交响曲,那是客气和友好的聚会。义乌的板凳灯,长的有三百多条,短的'也有一百多条,长和短就看参加舞灯者的多少。每当长长的板凳灯出现的时候,观看的人虽然伸长脖子观看,也常常是前边看不到头,后头看不到尾。义乌人对于元宵灯十分尊崇,每当有元宵灯经过的地方,所有的车辆为之让道,不管是奔驰、宝马,甚至凯迪拉克都一视同仁;不管驾车者是平民百姓还是赫赫高官,都得站立一旁甚至行注目礼。偶然有个别不懂规矩的外来客从板凳灯上抬腿跨过,那真是冒天下之大不韪,必须当场道歉并且对着元宵灯拜上几拜,俗称敬灯神。如果有人以不知道为借口而行动迟缓,义乌人会很不满意,他们会说:正是因为你不知道才让你道歉,不然,你要是明知故犯,很可能挨一顿揍甚至痛打的。

  义乌人迎灯神,那个虔诚,那个恭敬,也是罕见的。每到元宵灯闹起来的时候,家家户户早早地准备烟花爆竹等候自然不必说,有些人为了增加气氛,除了燃放烟花爆竹,还要准备孔明灯,以待迎接好元宵灯之后再放一盏崭新透亮的孔明灯以示欢送。烟花和鞭炮看各家的实力和热情,一般各家各户也是争先恐后,热情有余。放得最少的也有三四百元钱,热情的会燃放上一两千元钱烟花和鞭炮。如果一晚上连轴转,燃放烟花鞭炮的开支十分可观。

  义乌是骆宾王和吴晗的家乡,义乌的陈望道和冯雪峰也都是文人,一个文质彬彬的地方,当年和戚继光一起杀起倭寇来绝不手软,玩起元宵灯来,也堪称豪情满怀,所以,义乌是个多彩的地方。

  元宵节经典散文10

  再过几日,便是元宵节了。不免想起关于元宵节的句子:去年元月时,花市灯如昼。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月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生查子。元夕》

  此词一说为北宋欧阳修所作,另说为南宋女词人朱淑真所为,哂词品人士辞,后者之可信度似乎高于前者,但不管如何,都不失为一首好词,对我而言,无甚大碍。

  元宵节源于汉,据说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汉惠帝刘盈死后,吕后篡权,吕氏宗族把持朝政。周勃、陈平等人在吕后死后,平除吕后势力,拥立刘恒为汉文帝。因为平息诸吕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日,此后每年正月十五日之夜,汉文帝都微服出宫,与民同乐以示纪念。并把正月十五日定为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为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节日夜晚,天上明月高悬,地上彩灯万盏人们观灯、猜灯谜、吃元宵合家团聚、其乐融融。

  元宵节亦称“上元节”,源起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元宵节燃灯放火,自汉朝时已有此风俗,唐时,对元宵节倍加重视;在元宵节燃灯更成为一种习俗。

  关于元宵节,我所熟知的词句还有另外一首,是辛弃疾的《青玉案 。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上元之夜,温软微动的东风里,礼花在空中绽放,四下里散落,那景象,若微风吹落的星雨,惬意,神爽。我与你在人群里穿行,观灯闻笑,待看到一处美景,想与你分享喜悦时,一转头,却发现你已不在我身边,我的目光,在人群里四处找寻,不得。急切中,蓦然回首,你却在灯火阑珊的地方,正尽意地观那盏灯呢!

【元宵节经典散文】相关文章:

元宵节朗诵散文12-07

关于元宵节的散文(通用28篇)02-10

记忆中的元宵节的散文(通用7篇)09-27

散文答题技巧07-28

精选朱自清散文11篇04-11

优美长篇古风散文03-22

闷葫芦与婚姻散文03-21

元旦经典散文07-04

元旦的经典散文07-05

散文阅读答题技巧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