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学春节习俗变迁的认识

时间:2024-01-31 08:36:37 林惜 春节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民俗学春节习俗变迁的认识

  中国的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全国人民共同庆祝的节日。春节的习俗因地域和民族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民俗学春节习俗变迁的认识,欢迎阅读与收藏。

民俗学春节习俗变迁的认识

  民俗学春节习俗变迁的认识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作为中国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已经过去的春节包含着一系列民俗,尽管千年流变,许多民俗都或多或少有了一些改变,但无论形式如何变化,始终不变的仍是人们对家人团聚、阖家幸福的祈盼。

  千年过节 习俗变身腊八粥、小年祭灶神、备年货、除夕年夜饭、正月拜大年,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闹花灯,春节成为包含众多民俗的文化大节。

  按照湖北传统习惯,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腌鱼腌肉腌腊肠,为新年到来储备一个丰盈的“食品库”。为此,家庭主妇们常常要准备一个多月。

  回忆十几年前过春节,家住南湖花园的顾奶奶说:“那叫一个累。”她要提前采购大量的年货,备齐肉食、蔬菜,炸油饼、丸子等熟食。到了过年时,她更得围着锅台转,忙着为家人做一桌丰盛的年夜饭。

  顾奶奶说,忙完大年三十的年夜饭,从初一开始,就要到亲戚家拜年,吃吃喝喝,做饭做得人累,吃得人也累。

  如今,快节奏的现代生活已经让这些传统的仪式慢慢被淡忘,腊八、小年很多人都不过了,最重要的年夜饭,人们也更乐意交给酒楼去做。最近几年,顾奶奶不再为备年货发愁,超市里各种吃食应有尽有,随买随吃,特别新鲜。连着几年,顾奶奶过年都特别清闲,儿女们早早在餐厅预订了年夜饭,全家人的年夜饭就在餐厅吃。

  年夜饭的变迁只是春节习俗变化的一个缩影。以前过年祭灶、扫房、贴门神、祭祖等习俗也已经渐渐淡出人们视线。而一些新的节日元素则进入了生活,比如外出旅游,农家乐过年,短信、微博拜年等。

  1983年才开始的春晚,与有数千年历史的中国农历春节相比非常年轻,但是精彩的文艺表演、台上台下的互动联欢以及强大的娱乐性又使得春晚成为现在中国人不可或缺的除夕年夜饭。“没看春晚,感觉没过这个年。”连过春节的外国人都这么说,春晚已经成了名副其实的新风俗。

  春运、节奴 春节也有“成长的烦恼”

  在武汉工作的美国人戴维斯比这几天像陀螺一样转个不停,年夜饭、春晚、鞭炮,一件不落。农历正月初一,戴维跟他的中国学生们出门“踏春”,遍尝各种小吃,甚至不惧交通拥堵,去了一所当地最著名的寺庙祈福迎春。

  “寺庙的人太多了。春节第一天去寺庙烧香祈福,和西方圣诞节要进教堂一样,但是并没有什么严苛的仪式。”戴维斯比说,“很多中国人跟我一样,认为节日是一个找快乐的借口,尤其是年轻人,但是春节在中国人眼里跟别的节日还是不一样,心理上充满很强的敬重和期待。”

  农历腊月二十九,除夕倒数第二天,在湖北黄陂四季美建筑工地打工的农民工陈红军冒着严寒好不容易挤上了开往老家重庆荣昌县的火车。

  “这是火车站专门为春运增开的临时列车,不知道到站时间。但是上车,就等于回家。打拼一年,就图回家过个好年啊!”挑着两大编织袋行李的陈红军说。

  2011年春节,像陈红军这样候鸟式迁徙的人口数量,据预测为28.5亿人次,去年这个数字实际是25.57亿,而20年前的1991年是8.57亿。这些人口流动大军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回家过年。

  湖北省社科院楚文化研究所所长夏日新博士认为,在过去,除夕回家更偏重礼仪,因为有祭祖等活动,不参与会被视为不忠不孝;但现在除夕回家更强调亲情,尤其是如今大批青年外出务工,春节成为很多人一年里唯一的回家团圆机会。“春节习俗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不断变迁、成长,自然地形成了‘春运’这样的烦恼。”夏日新说。

  尽管回家让许多人期待,然而,派压岁钱、送礼诸如此类的春节开销却变得日益沉重,让许多返乡的游子难以承受。春节期间,湖北门户网站腾讯大楚网在网上发起了“春节开销”的调查,让网友在网上晒晒过年的开销及幸福感。到7日的调查结果显示,超过三成的网友开销超过5000元,二成的网友感到没有幸福感,近半网民认为压力来源于开销过大。不少网友为过年回家开销过大感到烦恼,戏称回家成了“节奴”。

  新风俗彰显传统“年文化”张力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明显加快、文化生活明显丰富,人们过年的形式也发生变化:年夜饭到酒店里去吃;通过电话和手机短信及网络来拜年;礼物也从传统的吃穿类变为表达心情的一束鲜花……时代的发展,岁月的变迁,让过年从传统的“吃穿年”迈向了“休闲年”。武汉大学比较文学系教授涂险峰说,农业文明色彩的消褪退与工业文明色彩的增加同时进行。看春晚、短信拜年、旅游过年逐渐成了春节的新风俗,过去闭门守岁、作揖拜年等旧俗渐渐被这些新风俗取代了。

  “内容变,形式也变,但是年还在,传统年节文化也在,只是春节在社会的发展与融合中,更像一个充满张力的节庆机制,可以生产、消化更多种类的社会、文化现象。”涂险峰说,春节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也被更多人所接受,名副其实地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参与人数最多、持续时间最长的节日之一。

  中国民俗学会理事、华中师范大学教授陈建宪认为,“过年”的传统永远不会改变,而变的只是春节的习俗,不变的是它的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到工业文明时期许多习俗已经不再适应这个时代,因此需要转型,需要引导,需要用一种新的形式来承载。

  “要想办法让年文化更适应小孩子、适应青年人、吸引青年人。”他认为,现代社会人们的压力越来越大,也是很多人感觉年味变淡的原因之一,数千年的“年文化”有这个魄力在转型期容纳更多的社会新元素、更多的文化价值。

  从变化中传承春节文化

  对中国人来说,春节是最为重要的节日。春节从另一个角度是中国几千年来传统文化的反应和写照,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社会这个大熔炉里的所有东西也在不断变化,春节也受到影响。

  春节从最开始的人们为了保护自己的收成,通过敲锣打鼓放鞭炮等方式来赶走年兽的一种活动慢慢演变、流传下来形成了今天的春节。在其流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加入了每一个时期的时代特色,甚至在某些方面融合了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某些思想。

  在我们父辈那个物质匮乏的时代,春节是一个生活改善和人们享用较为丰富食物的时刻,是一个相对放松,可以让人感受一种实实在在的“物质性”满足的不多的时刻。妈妈常说在她小的时候,饺子、馒头在平时都是不太可能吃到的,而在春节的时候,每个家庭都会做一些,那个时候就会很满足了。最近几年,虽然春节作为假期仍然是最为重要的家庭团聚的时刻,但是也已经是一个消融了民俗以及文化意味的新年,较之以往缺少了内涵的新年,似乎年味越来越淡,春节所表现的已经不是曾经的那个很让人向往、注重的节日了,对于某些人来说,现代的春节仅仅是一个具有足够长的假期以致可以和家人团聚的日子。现在很多家庭过年选择在酒店吃饭,一方面是方便,另一方面是现在的家庭成员较少,自己做饭成本高,并且不能做出很多菜品,现在过年再也没有以前那种可以吃到平时吃不到东西的满足感了,物质生活提高了,人的满足感反而降低了。人们传统的思想也开始转变,比如,随着网络和社交活动的增加,春节晚会不是人们必看的一个节目,很多人会选择其他的娱乐活动,尤其是年轻人可能会选择去KTV唱歌,去茶楼打牌,或者去看场电影。由于经济的发展,还涌现了一个比较具有现代特色的过节方式,那就是全家一起外出旅游,既能放松心情,又能感受别地的过年气氛与过年形式。

  这些变化说明了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习惯、风俗文化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也发生显而易见的变化。每一变化都折射出了当时特有的社会、文化内涵。而后,由时代而产生的变化使得春节这一传统的民俗演变成了“现代化”的民俗,更加适应了现代人对于春节的需求。某些不适合当今快速运行的社会的元素可能会不被人们所广泛接受而淡淡远去,由此产生一种年味变淡的感觉。但是我们不能说春节这个节日已经不重要了。春节对于人们巩固家庭和亲友的感情和建立具体而微的生活纽带方面的意义已经越来越重要。

  作为民族文化遗产的春节,不仅要被珍视,更要善于经营。以家庭为依托的春节,也因为大家庭的减少与缩小,面临着节俗重心由家庭与社会并重的趋向。我们应该善于将春节期间的家庭民俗与社会民俗衔接协调,重视传统节俗中固有的凝聚家庭社区的因素,对传统节进行传承或创造性的转换,使得春节更具生命力,并使之更长久的流传下去。

  各地春节习俗变迁

  1.北方:北方地区的春节习俗较为庄重,人们会在除夕夜全家团聚,共同享用丰盛的年夜饭。除夕夜,家家户户会贴春联、挂灯笼,放鞭炮,以驱除邪气,迎接新年的到来。此外,北方还有一项叫做“贴门神”的习俗,人们会在门口贴上门神的画像,以保佑家庭平安。

  2.南方:南方地区的春节习俗较为热闹,人们会在除夕夜举行盛大的年夜饭,家家户户都会准备一桌丰盛的菜肴。除夕夜,南方人还会包饺子,象征着团圆和财富的到来。此外,南方还有一项叫做“放爆竹”的习俗,人们会在除夕夜放鞭炮,以驱赶邪灵,迎接新年的到来。

  3.西南地区:西南地区的春节习俗与其他地区有所不同。在四川、重庆等地,人们会在除夕夜吃火锅,这是一种传统的年夜饭。此外,西南地区还有一项叫做“舞龙舞狮”的习俗,人们会表演龙舞和狮舞,以祈求新年的好运和吉祥。

  4.东北地区:东北地区的春节习俗较为丰富多样。在除夕夜,人们会吃饺子、腊肉等传统美食,还会举行舞狮、舞龙等民俗表演。此外,东北地区还有一项叫做“打年糕”的习俗,人们会用竹棍打击年糕,以祈求来年平安和顺利。

  以上只是中国各地春节习俗的一部分,每个地区还有许多独特的习俗和传统。无论在哪个地方,春节都是人们团聚、祈福和庆祝的重要时刻。

  常见的变化

  中国各地的春节习俗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地域背景下发生了一些变迁。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变化:

  1.饮食习俗:传统的春节饮食习俗包括吃饺子、年糕、鱼等,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人的饮食习惯也在逐渐改变。现在,人们更倾向于选择更加多样化的食物,如海鲜、火锅等。

  2.传统活动:传统的春节活动包括贴春联、放鞭炮、舞龙舞狮等,但由于环境保护和安全等因素的考虑,一些地方已经限制或禁止了放鞭炮的行为。同时,一些新的活动也逐渐兴起,如春节晚会、庙会等。

  3.旅游习俗:随着交通和旅游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春节期间外出旅游。这种变化使得一些传统的家庭聚会和拜访亲友的习俗有所减少。

  4.礼物文化:传统的春节期间,人们会互相赠送礼物,如红包、水果、糖果等。但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礼物选择更加多样化,如电子产品、服装、化妆品等。

  总的来说,春节习俗的变迁是与社会经济发展和文化变迁密切相关的。随着时代的变化,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也在不断演变,这也反映在春节习俗的变化上。

【民俗学春节习俗变迁的认识】相关文章:

春节习俗变迁的原因07-03

我国春节习俗的变迁07-03

大同春节习俗的变迁07-03

寒衣节的历史变迁与习俗05-23

春节变迁作文07-03

高一历史《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评课稿07-01

端午节日习俗作文:来历习俗认识端午06-27

服饰的时尚变迁06-28

书籍的变迁作文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