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节气养生

时间:2022-06-27 14:45:54 文化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小暑节气养生

小暑节:暑,热也,就热之作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意为,热气犹小。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壁;三候鹰(始挚)乃学习。

小暑节气养生

小暑节气特点:雨量增多,气温升高,湿气溽蒸,天地气交,发生重浊。

调摄总括:养阳、解暑、养脾、静心。孙真人曰:是月肝气微弱,脾旺,宜节约饮食,远声色。此时阴气内伏,暑毒外蒸,纵意当风,任性食冷,故人多暴泄之患。切须饮食温软,不令太饱,时饮粟米温汤,豆蔻熟水最好。

一,养阳

小暑是人体阳气旺盛的时候。阳气负责抵御一切外邪,阳气旺盛,就会百病不侵。养阳之法,一则补阳,二则不伤阳。补阳以艾灸为最好,不伤阳需忌过食生冷油腻。天越热,火越浮,越需养中焦之阳气,否则,寒湿滞于中焦,其火即成虚火邪火。一般可灸中脘、关元、足三里等穴以培补中阳,若有不适症状,则需据症施灸。

{夏季养阳常按足三里}天气渐热,暑热邪盛,汗液的排泄也会加快,“气随汗脱”,而“气者阳也”,所以人体的阳气会因此受损;热天人们比较贪凉,如空调、冷饮等,易受寒湿之邪而伤阳。《黄帝内经》载:“阳气不足,阴气有余,则寒中肠鸣腹痛…调于足三里。”每天可揉按足三里数次而调之。

养阳需温中,以干姜为佳。此药辛温,辛能透寒于表,温能养阳于中,最适合于素体阳虚或过食生冷寒凉之人。干姜温中,中阳得运,中焦脾胃自能复其升降之常,则外寒可解,内寒可祛。若拘泥于暑热阳旺,但服寒凉,清解上下,则愈服药阳愈伤。

二,解暑

小暑时节,天气炎热,最易中暑,此时外出,应调整时间,避免中午高温时外出,以伏藏避暑。食用消暑食品也是民间度伏天的方法:

扁豆香薷饮:白扁豆30克,香薷15克。将诸药择净,放入药罐中,加清水适量,浸泡10分钟后,水煎取汁,分次饮服,每日1剂。可化湿消暑,适用于中暑发热,暑湿吐泻等。

香薷花椒茶:香薷、花椒各5克。将二者择净,放入茶罐中,加沸水适量,浸泡10分钟后饮服,每日1剂。可化湿开胃,适用于暑湿困脾,脘腹胀满,纳食不香,肢软乏力等。

荷叶粥:荷叶气味清香,善解夏季之暑邪以化秽浊,所以荷叶常用来制作夏季解暑饮料,其中最方便的莫过于荷叶粥,取新鲜荷叶一张,洗净煎汤,再用荷叶汤与大米或绿豆共同煮成稀粥,可加少许冰糖,于夏季食用,碧绿馨香、清爽可口、解暑生津。经常食用荷叶粥对头晕脑胀、胸闷烦渴、小便短赤等症有效。

紫苏生姜清鸭汤:新鲜嫩鸭一支洗净切块,紫苏30克洗净,生姜30克砌块备好,热锅下入鸭块和姜片翻炒。入白酒,炒至鸭块焦黄出油。入盐豉少许继续炒。加水没过食材,盖锅烧开至一个半时,下入洗好、泡好的紫苏,继续小火煮至熟。

(紫苏:辛,温。主治:发汗解表,理气宽中,解鱼蟹毒。用于风寒感冒,头痛,咳嗽,胸腹胀满,鱼蟹中毒。鸭:性甘凉,无毒。补中益气,平胃消食,除十二种虫。身上但有小热疮经年不愈者,多食则愈。治热毒风及恶疮疖,杀腹藏一切虫,治水肿。虽寒不动气。)

三,养脾

农历六月,此时气候最为潮湿,乃因多阴雨而潮湿,空气湿度大,由脾所主。脾应于季夏,小暑大暑时节最需艾灸,以健脾化湿。如何养脾?

{艾灸脾经原穴太白} 艾灸有温阳之功,最合于养脾之需。凡脾虚之人皆可艾灸脾经原穴太白。脾经主时为上午9点至11点,因此若能在这个时间内艾灸效果更好。脾性升清而胃性降浊,二者为气机升降之枢机,故养脾之升要同时养胃之降,可配合针灸胃经合穴足三里或者温灸足三里、关元以补中阳,饮食当温忌食寒凉以防伤阳,适当运动以宣通阳气。同时要改变饮食不节、饮食偏嗜的不良习惯。

夏季又是消化道疾病多发季节,在饮食调养上要改变饮食不节、饮食偏嗜的不良习惯。饮食不节是引起多种胃肠道疾病的元凶;偏嗜是造成营养不良的原因之一,若长期嗜好某种食物,就会使脏腑机能偏盛偏衰,久则久之可损伤内脏而发生疾病。

四,静心

夏季为心所主而以养心为主,平心静气,确保五脏机能的旺盛。所以夏季“养心”是保健的第一关键。

小暑应注重心平气和。进入伏天,人容易烦躁不安、情绪激动,但过喜或过怒都容易伤及人体的脏腑。有道是“心静自然凉”,天气日趋炎热,应注意情绪不能被天气牵着鼻子走,遇事要心平气和。

心烦意乱时可以听一段舒缓的轻音乐,脑海中想象蓝天、大海等令人凉快的画面,畅思遐想“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诗情画意,从而忘却热浪袭击,降低心理热度,以快乐的心态面对伏天可能带来的烦恼。

站桩能安神静心,调畅气机,强身健体,有效防治多种慢性疾病。站桩时中枢神经和肌肉得到放松,血液循环顺畅,身体更好地破淤散结,达到防治疾病的效果。

用手心搓脚心可以静心安神:用右手心对准左脚心,顺时、逆时针各旋转按摩60次。然后,再左手心旋转按摩右脚心各60次。手心劳宫穴属心包经,脚心涌泉穴属肾经。把心火引到肾水那里,心肾就和了!

五,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是中医学“治未病”的一个重要特色,中医学认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因此针对一些入冬常发的属于虚性、寒性的宿疾如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可以在夏季气温升高,机体阳气充沛的时节里,在中医指导下,通过服药、食疗或贴敷膏药等方式,改善人体的功能状态,增强抗病力,使这些宿疾得以恢复,以达到标本兼治、预防保健的作用。当然,“冬病夏治”的具体操作比较专业,应该在正规的中医指导下施行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