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上早期宫堡寺院建筑

时间:2022-06-26 12:27:44 建筑/建材/工程/家居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高原上早期宫堡寺院建筑

  小邦时代,蕃域建筑也表现出异彩纷呈的区域特征和地方特色,形成了蕃域北部游牧区以帐篷建筑为主、蕃域西北地区延续着以穴居半穴居建筑为主、蕃域中部和西部农业区以土夯石砌建筑为主、蕃域东部峡谷森林区以木构棚舍和碉房建筑为主的民居建筑格局。同时,新兴的王室宫堡建筑,独领风骚,雄踞各地,原始苯教寺院建筑也初具雏形。

  早期的宫堡建筑

  据苯教史记载,小邦时期的古象雄部曾统一帕米尔和冈底斯山一带号称18国的众多古部落。统一后的象雄第一代王叫赤维色吉希日坚,首府设在“阿里穹龙银城”,即今之阿里札达县境内的琼隆。现残留在藏北文部当惹雍措湖畔叫穷宗地方的象雄国王宫遗址,应是古象雄时期最早的宫堡建筑之一。

  穷宗古遗址面临圣湖,背靠依达果山峦雪峰,占地1平方公里,似扼险而踞的大石堡山寨。山下还有个巨大的石洞,相传为古象雄国的兵营。

  另外,古象雄的苯教传播区已有不少宫堡式建筑,称“古卡”或“宗卡”。最显赫的有:琼隆城堡、布申达拉堡、米祥齐哇堡、玛旁博莫堡等。

  雅隆悉朴野部于公元前9世纪初始建的雍布拉康,是蕃域建筑步入成型期的首批王宫建筑。这一时期,生产力的发展,为建立宫堡建筑提供了足够的物资和技术条件,雍布拉康建筑吸收了古象雄文明和苏毗文明的宫堡建筑特色,修建在西藏山南乃东县雅隆河谷东岸觉母扎西次日的山顶上,是雅隆悉朴野王系第一代赞普王聂赤赞普修筑的第一座宫堡式王宫。从此至囊日伦赞王止,三十代王统世袭,陆续建造了类似的宫堡型王宫建筑。

  小邦时期苏毗部落的首领白格赞普曾在江孜建立都城,在宗山筑起第一座白格王宫,沿山脊峭崖筑起高大的环形城墙、修建了雄伟的宫门,都是以石块高筑半山,既可守城,又可御敌,展现了这一时期蕃域宫堡建筑艺术典型的民族风格特色。此后,各地藏式房屋虽各具特色,但从根本上说,无不是这种基本模式的异化或变体。

  苯教寺院建筑之一——萨康

  小邦形成初期,在象雄地域的苯教中,出现了最具建筑意义的萨康寺院形式。萨康的造型明显呈现出对圆形的审美追求,这种圆形建筑物,与更早期的祭坛造型、大石、独石、石圈形制,具有一脉相承的沿革。浑圆、质朴的萨康是苯教早期寺院建筑艺术的雏形,决定了小邦后期苯教寺院建筑艺术的基本造型形态和审美寄托。

  聂赤赞普王在位时,曾大力提倡和引进苯教,在雅隆修建了第一座苯教寺院——索喀尔雍仲拉孜寺,是小邦王统时期基本成型的寺院建筑。

  公元2世纪前,雅隆悉朴野王系第九代赞普王布德贡甲时代,苯教就已在蕃域东部嘉绒地区传播开来,于公元前建金川雍仲拉顶寺,是苯教后弘期多康地区、乃至全藏的苯教中心道场。该寺规模宏大,占地100多亩,鼎盛时期有3000多位来自全藏各地的苯教徒云集。在2世纪初,修建了若尔盖苟象寺,在4世纪初,修建了阿西象藏寺。显然,这些最富有神圣意义的苯教寺院,都与古老的圆形祭坛似的萨康建筑造型有着形式上和审美意趣上的主动承袭。

  苯教寺院建筑之二——扎康

  扎康是指利用天然石窟及人工,在石崖上开凿而成的简陋的集修行、居住为一体的宗教建筑。藏北穷宗附近的当惹雍措是苯教最看重的神湖,湖边今存建于悬崖山洞中的寺庙——玉本寺,相传为苯教最古老的“扎康”寺庙建筑之一。玉本寺坐落于那由文部湖边的一座溶洞里,据传溶洞上可见天,下可通湖底,洞口有块悬石,里面豁然开朗。再往上,还有个洞,岩壁上画着雍仲等各种图腾符号,洞内布满像海石花一样的类似海底沉积物。公元前1000多年,蕃域许多苯教大师,就居住在这种石窟寺院中修炼。这种寺院建筑形制,是后期遍布藏文化圈石窟寺院的雏形。

  建德玉泉寺 千年古刹

  玉泉寺一隅。玉泉寺供图

  玉泉寺位于浙江省建德市梅城镇乌龙山南麓,新安江与兰溪江的汇合处,北枕乌龙山,南临三江口。旧名玉泉庵,俗称石佛坳,寺旁有泉,喷流如玉,冬夏不竭,故而得名。古寺掩映在松林之中,环境清幽。寺西阿弥陀佛殿内有一奇石,人称息石。唐德宗贞元十年(794年),净土宗五祖少康大师在此建道场,并将息石雕凿成一尊阿弥陀佛石像。千年来,悠悠佛号绵延不绝,见证了玉泉寺的兴衰。站在寺门南望,但见山峦起伏,像是莲花开瓣,南北双塔高耸其间,犹如亭亭玉立之莲蓬。北宋睦州知府吕希传在《玉泉庵》中写道:“瀑布岩东转画旗,佛云穿石上霏微。抱溪修竹通千个,夹道乔松过下围。檐外一潭泓翠碧,窗外万斛溅珠玑。使君不用笙歌拥,漱玉声中岸帻归”。

  玉泉寺建筑,代有兴废,最后一次修建在清光绪八年(1882年),毁于1942年日本侵略军之炮击,残垣在“文革”中拆除,唯剩石佛依然。1992年1月,经杭州市人民政府批准重建,稍复旧观。2009年5月,建德市为对接杭州市“东南佛国”佛教文化,打造“明山秀水、玉泉清流、古朴幽远、宁静庄严”的浙西佛教名山胜景,重建玉泉寺,规划面积300亩,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于2011年12月9日落成,向社会开放。重建后的玉泉寺,其殿宇依山就势,错落有致,黄墙黛瓦,重檐翘角,掩映于绿树环抱之中,凝重肃穆。站在寺中大雄宝殿平台前,凭栏眺望,但见南北双峰耸峙,一江碧水——新安江从古城梅城穿城而过,与兰溪江汇合,古称三江口。七里扬帆、葫芦峡、古钓台依稀可见,融绝美自然山水与深厚人文于一体,吸引了大批信众与游客来玉泉寺朝拜净土宗祖庭与观光、旅游。

  蓝月谷,其前身为早前人们所熟知的“白水河”蓝月谷又名白水河,在晴天时,水的颜色是蓝色的,而且山谷呈月牙形,远看就象一轮蓝色的月亮镶嵌在玉龙雪山脚下,所以名叫蓝月谷。而白水河这个名字是因为湖底的泥巴是白色的,下雨时水会变成白色,所以又叫白水河。

  玉龙雪山冰雪融化成河水从雪山东麓的一条山谷而过,因月亮在蓝天的映衬下倒影在蓝色的湖水中,又因英国作家瞻姆斯希尔顿笔下的《消失的地平线》中的蓝月亮山谷近似于此。故名“蓝月谷”。

  蓝月谷中的河水在流淌过程中因受山体阻挡,形成了四个较大的水面,人称“玉液”湖、“镜潭”湖、“蓝月”湖和“听涛”湖。湖岸四周植被繁茂,远处雪峰背衬。湖水是透明的蓝,近乎凝固的湛蓝中,些许的绿意点缀其间。于湖心四顾,白云连横,浮于山际,倒影在湖面,如梦幻影,疑是仙境。

  蓝月谷有世界上最美丽的水,如同撒在玉龙雪山中的粒粒蓝色宝石,仿佛有着生命般的灵动,让人感到一种千尘不染的纯净,能唤起人们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令人不知不觉联想到爱情。导游告诉我们说,这里不仅是一个美丽的山谷还是一个多情的山谷、一个见证爱情的山谷。

  沿河溪水瀑布层叠,近处两岸植被繁茂,远处雪峰北衬。蓝月谷河水蜓蜿自雪山深处流出,你可步行或骑马逆流而上,观赏两岸风光,探寻雪山之下河水形成的初始情况,并可亲口尝一尝这天然的纯净水,带上这份清爽的感觉。流恋在蓝月谷的河水边,你会恍惚觉得,蓝月谷就如一位豆蔻年华的少女,袅袅婷婷地舒展在终年积雪的玉龙雪山脚下,痴情地守侯着雪山。她们就如一对痴情的情侣,超越了万年永不分离。

  随着一路的奇美风景,翠绿的掩映中,有一处壮观的晶白在阳光下熠熠闪耀,远远望去,犹如一道凝滞的瀑悬挂在苍翠欲滴的山腰,又似一块玉雕的屏障,在阳光下滟滟泛光,这里就是纳西文化的发祥地之一—白水台。这是一片特殊的岩溶地貌,由于地水中含有大量的碳酸钙,泉水下流,所到之处形成白色的碳酸钙沉演物,呈现出了高低错落的梯田状,如此天然的景致简直无法相信是自然的造化。

  坐在蓝天白云下静静的欣赏这一方水土,那种清闲自然是在都市从来没有的,再看看蓝月谷周围的地理环境,蓝天白云,青山白水,俨然就是一幅天然生态换卷,好想一辈子都呆在这里,永远守护着这片悠闲!

  函谷关 千古雄关道家之源

  函谷关建于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从时间意义上说,堪称“天下第一关”,建关3000年间,曾发生大小战役200多次,其中有16次重大战役甚至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进程。围绕这座重关名城,还演绎了鸡鸣狗盗、公孙白马、楚汉争关、玄宗改元等众多历史典故。唐太宗、唐玄宗、司马迁、李白、杜甫、白居易、司马光等名人在此吟诗作赋,流传至今的有100余篇。

  春秋末期,道家始祖老子在函谷关太初宫著下洋洋五千言《道德经》,被视为我国哲学园林中的瑰宝,开创了我国独有并影响世界的道家文化,奠定了道教文化的基础。太初宫也因此被权威界定为“道家之源”。伴随老子入关著经而生的成语“紫气东来”更为函谷关添上祥和色彩。

  函关古道作为“丝绸之路”的一部分,被列入国家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如今,走进函谷关景区,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这样一幅恢弘壮丽的画卷:百万平米太极圣湖水天相接,碧波荡漾;挺拔伟岸的老子圣像背负青天,屹立于宽阔的老子文化广场;长约一华里的道德天书宛若长龙,气势恢宏;道坛,德堂绿树掩映,连接圣道。蓝天碧水之间,这里已然成为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间天堂!

  雄关,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历来有保护神的地位。从山海关到嘉峪关,都曾维护过民族的安定、繁荣和昌盛;关,也是不屈民族精神的象征:雁门关,昆仑关,无不历经血与火的洗礼:关,又是诗的源泉:“关城树邑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读来无不荡气回肠。

  “秦时明月汉时关”,汉关对我们来说已经是很遥远了,然而据考证,函谷关的历史可追溯到春秋时期。所以,现在的函谷关建筑,大体是周朝的风格了。高翁的城,开掏的门,浅灰的墙,深灰的瓦,高屋建瓴的气势,挑角飞檐的楼宇,空旷寥廓的庭院,疏密有致的路径,散发着幽香的花木,发人幽思的碑石,翻卷着云雾飘洒着细雨的天空,传感着足音,历经古往今来的大地。

  稀奇古怪多,配上这五个字的肯定是世上的珍品。可是丹阳市延陵镇九里村的村民却用来形容当地季子庙边上的六口井。因为这六口井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常年“沸腾”,被誉为天下奇观。观九里沸井,拜延陵季子庙,不失为春夏旅游的好去处。

  六口沸井五味俱全

  记者专程来到了延陵镇九里村季子庙景区。记者看到,古井坐落在河边,占地约10多平方米。六口井呈S型排列,相距不过数十厘米。从井口往里面看,前三口井(从北向南数)里的井水清澈透明,后三口井井水浑浊,呈现黄色或黑酱色。但无论是清是浊,井水都不停冒着气泡,发出“咝咝”的声音。当地人称,这六口沸井有稀、奇、古、怪、多五大特点。稀是说九里沸泉世上独有,奇是说井水常年沸腾不息;古是这六口井历史逾千年;怪则是沸井虽然相隔很近、却清浊分明;多则说的是沸泉三清三浊、众泉环抱。

  更有意思的是,六口沸井不仅清浊不一,而且口味各异。记者亲自品尝了六口井的井水。自北向南,第一口井的味道颇似啤酒,清凉中带了点苦辣。第二口井的味道像雪碧,清凉甜润又冒着气泡;第三口井的味道像苏打水,稍微带点咸味。其他三口浊井也带有可乐、麻辣的味道。这样六口井虽然相距甚近,但却含有酸甜苦辣咸等不同的风味。可以说,人生百味几乎都能在这六口井水中尝到了。

  据当地人介绍,九里沸井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南朝宋刘敬叔在《异苑》一书中写道:“(延陵季子庙)庙前井及渎恒自涌沸,故曰沸井,于今犹然。”此后,各朝各代的高官显贵、文人骚客都热衷于来此地观沸井、谒季子庙。在这里凭吊古今、舞文弄墨的包括李白、陆龟蒙、梅尧臣等众多文豪。李白在五言长诗《陈情赠友人》中更是写道:“卜居乃此地,共井为比邻。清琴弄云月,美酒娱冬春。”,表达了卜居季子庙,和沸井为伴的愿望。

  季子庙里看孔子真迹

  看完九里沸井之后,不能不拜旁边的季子庙。季子名札,春秋时吴王寿梦第四子,是春秋时期很有贤德的君子。说起泰伯奔吴,热爱吴文化的苏州人都知道泰伯三让王位、创立吴国的故事。泰伯高尚的品德也传给了季子。季子的父亲和哥哥都想把王位让给季子。但季子坚决不受,三让王位,甚至一度离家出走,躬耕于延陵。后人将泰伯让王和季子让国并提,称为“前三让”和“后三让”,赞誉季子是至德第三人(前两人是泰伯、仲雍),史称延陵季子。

  后人纪念季子的季子庙就建在延陵镇。季子庙前有一条香草河,河上建有季河桥。季河桥又名奈何桥,有首民谣唱到:奈何桥来奈何桥,八尺宽来八丈高;有福之人走过桥,无福之人跌下桥。季河桥始建于元至正2年(1342年),明景泰2年(1451年)改建为石拱桥。和一般拱桥不同,季河桥拱角上刻的不是传统龙头浮雕,而是狮面雕塑,为省内罕见。古人拜谒季子庙,要先经过季河。按风俗,为了表达对季子的尊重,在季河桥前文官要下轿,武官要下马,徒步走向季子庙。

  踏过古老质朴的季河桥,就可以看到典雅端庄的季子庙。进入季子庙正门,是嘉贤庙。正匾旁侧写着宋哲宗元佑三年敕封,表达这位宋代皇帝对季子的尊崇。庙顶檐牙高啄,庙身红柱白墙,给人一种神圣庄重的感觉。二门内还有王灵官的神像和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五尊菩萨,神态各异,威严魁梧。走过嘉贤庙,是一片宽阔的广场,中间立有孔子亲自书写的十字碑“呜呼有吴延陵君子之墓”。碑高两米多,碑文用体势雄伟的古篆写成,相传是孔子唯一流传在世的两处真迹之一,历史价值尤为珍贵。

  孔子在手书中明确地称之为君子。何为君子,《礼记》里称“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君子不尽人之欢,不竭人之忠,以全交也。”这几乎是季子一生的写照。季子不仅是德者,还是智者。他代表吴国出使中原各国,曾经临鲁观乐、脱厄齐婴、结交子产,预言三家分晋。在春秋末年的乱世里,季子依旧保持着君子的本色。这让孔子对他敬仰万分。司马迁在《史记·吴太伯世家第一》中称赞季子“延陵季子之仁心,慕义无穷,见微而知清浊。”

  游览清浊不一的沸井,凭吊善知清浊的季子,或许更让人体味人生的取舍得失。

  黄楼在今江苏省徐州市,现重修位于今黄河南路,庆云桥东,故黄河公园内,坐落于故黄河南岸大堤上。为北宋苏轼所建,是徐州五大名楼之一。

  西楚故官,为公元前206年4月项羽在秦末战争中获胜,大会诸侯,分封了18个王,他自称楚霸王,故称其居住的地方为西楚故宫。唐、宋两代,西楚故宫成为当时的刺史衙门,北宋时苏轼来徐州任知州,因建造黄楼缺少材料,将故宫拆除。他在答范纯甫诗中有:“重瞳遗址已尘埃,唯有黄楼临泗水”之句,即指此事。

  据宋苏辙《黄楼赋》载:熙宁十年秋七月乙丑,黄河决口,水及彭城下。苏轼适为彭城守。水未至,苏轼使民具畚锸,畜土石,积刍茭,完窒隙穴,以为水备,故水至而民不恐。及水至城下,苏又以身帅之,与城存亡,故水至而民不溃。水退又请增筑徐城,故水既去,而民益亲,于是在城的东门筑大楼,垩以黄土,曰:“土实胜水。”徐人相劝成之。后苏辙﹑秦观等都曾登黄楼,览观山川,吊水之遗迹,作黄楼之赋。后以“黄楼”为登览山水,赋诗作文,以颂功德的典实。

  2007年,黄楼被进行了改造,改造工程期间,黄楼公园往东和往北进行了面积扩大,公园面积在原来的5031.34平方米的基础上,增加了995.2平方米

【高原上早期宫堡寺院建筑】相关文章:

丹麦克伦堡宫旅游攻略07-04

阿房宫是哪个朝代的建筑07-19

冬瓜堡做法02-28

《柳堡的故事》赏析07-03

游五堡有感05-01

寺院腊八节施粥简报01-09

高原蓝的歌词06-19

重阳节古诗:重阳日上渚宫杨尚书07-02

香辣鸡腿堡的做法07-07

李娜青藏高原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