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与蜗牛》的评课稿

时间:2022-06-25 05:41:55 语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童年与蜗牛》的评课稿

  《童年与蜗牛》一课通过作者描述童年时代和蜗牛之间发生的有趣之事,向读者介绍了蜗牛的特性并告诉大家懂得“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的道理。今天听了祁老师上的这篇课文,受益匪浅。

《童年与蜗牛》的评课稿

  在本课的教学中,有两点使我感受颇深。

  一、一、创设情境,童谣切入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求知的前提,是学习的动机。“蜗牛”是小朋友们非常喜欢的小生灵之一。祁老师在开课之前就指导小朋友在网络上搜集有关蜗牛的资料和图片并且将这些资料带进课堂,这对新课的讲解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并且在课的一开始就出示童谣《蜗牛》,将同学们带入了这优美的情境中。

  小朋友拿着自己搜集到的蜗牛资料进了课堂。在理解重点句时,祁老师让他们拿出“小蜗牛”,观察他们的壳是怎么样的?他们通过观察,马上说道“是螺旋形的。”就这样,“螺旋形”这一新词被自然理解了,而且理解得非常透彻,因为我又问:“你还知道那些东西也是螺旋形的?”小朋友们说了许许多多,包括说到了“立交桥”、“龙卷风”等,答案不拘一格,思路十分开阔。

  又通过让学生观察蜗牛的爬、触摸它的壳。小朋友们立刻意识到蜗牛的壳很硬,又很重。这为后面正确理解句子“它爬得慢极了,脖子伸得很长,背上重重的壳像一块大石头向下坠着。”和揭示蜗牛“坚强”这一寓意埋下了伏笔,同时,又有助于在朗读时感情的正确表达。

  最后,让学生观察蜗牛的触角,小朋友们兴奋地嚷着:“立刻缩回去了”。这又让他们亲切而又生动地理解了“你若是轻轻碰它一下,她便立刻把头缩回去,真是个胆小鬼。”

  所以,将蜗牛带入课堂,就是将学生的兴趣带入了课堂,小朋友们学得更积极、更主动、更自然。从他们兴奋的眼神中,足以察觉出他们的兴趣盎然,学习有味,甚至还有一些意犹未尽的的感觉,让小朋友们真正参与到教学中,加速孩子们完成认知的过程。

  二、注重理解新词词义

  二年级的小朋友,通过近两年的学习,他们已掌握了一套识记字的音、形的方法。所以,祁老师在上这篇课文时,注重运用一定的环境,对词义进行理解。

  例如:在读句子:“然后就谨慎地伸出头来。……”老师问:谁能把“谨慎”换成另外一个词语,使他的意思不变?小朋友们通过换词后,读句子,马上就领悟到了是“小心”。通过一定的语言环境,他们非常容易而又自然的理解了词义,掌握了生字。又如在理解难点“长途跋涉”时,又让小朋友通过看蜗牛“长途跋涉”时的视频,使他们更感性地、更清晰地认识到它的意思。同时对里面的“途、跋、涉”三个生字一下子就记住了。效果较好。

  当然,字词的教学没有固定的模式,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设计,方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而言之,这是一堂生动有趣让人收获颇多的语文课。

【《童年与蜗牛》的评课稿】相关文章:

蜗牛的奖杯评课稿06-02

《蜗牛的奖杯》的评课稿07-01

蜗牛吃什么评课稿05-31

《童年的发现》的评课稿05-12

童年的发现评课稿07-03

《童年的发现》评课稿06-30

童年的发现评课稿11-17

童年的发现评课稿范文07-01

《小巴郎童年太阳》评课稿07-29

《童年的发现》的评课稿范文通用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