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心理教育在音乐教学中的渗透小学音乐

时间:2020-09-20 18:19:02 音乐 我要投稿

浅谈心理教育在音乐教学中的渗透小学音乐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是指教师在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理论,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认知、情感发展的活动。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关键有两方面:

浅谈心理教育在音乐教学中的渗透小学音乐

  一、掌握渗透的操作要领

  有效的心理教育应该结合学科教学进行,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找准学科个性特点与学生需养成的心理品质的结合点,使心理教育与教学互补。音乐课堂教学渗透心理教育的操作要领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

  1.整合教学目标

  传统的教学目标多偏重以音乐技能、技巧为核心,忽视了“以人为本”的原则,以致割裂了音乐本身所蕴含的文化底蕴以及与人类社会各种文化的有机联系,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在教授一首歌时,除了教会学生正确的演唱姿势、音高,准确把握节奏外,教师还应从渗透心理教育的角度出发,加速学生情感的升华,使他们获得求知动力,并受到完美人格的熏陶。

  2.创设参与情境

  教学活动是师生互动的双边活动,任何知识、技能乃至情感因素,只有经过主体内化才能养成,这就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因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无疑是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有效策略。

  3.进行行为实践

  行为实践有助于学生在亲身实践的体验中强化对事物的认识,深化对事物的理解。例如,教学革命历史的音乐题材时,可以组织学生瞻仰烈士陵园、诵读烈士诗文、讲述烈士故事等。这些实践活动,都会使学生产生心灵上的震撼,产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把握渗透的主要内容

  若要在音乐课中更好地渗透心理教育,必须紧紧抓住以下主要内容:

  1.锻炼坚定的意志

  意志是人们为了达到有意识提出的目标而克服前进道路上的障碍所做的持续努力,对个体的学习、工作有着巨大的影响。教师可以充分挖掘教材中展现音乐家的'优秀品质,对学生进行心理渗透教育。

  2.培养活跃的思维

  学习过程是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思维是学习心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音乐教学中,一方面要凭借教材中音乐形象的思维实例启迪学生;另一方面还应该指导学生把握音乐艺术情感性和形象性的特征,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3.陶冶积极的情感

  情感是构成人格稳定的独特的心理因素。青少年学生的情感正处于急剧变化时期,其情绪状态带有很大的情境性。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赋予人物的积极情感因素,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学生。

  4.练就自我心理修养的能力

  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有赖于相应心理知识的掌握和具备一定的自我心理修养能力,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个体才能不断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保证心理健康,发挥心理潜能。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还应注意教材与教学的结合,注重提高学生自我心理修养的能力。

【浅谈心理教育在音乐教学中的渗透小学音乐 】相关文章:

多媒体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12-05

关于多媒体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12-05

论多媒体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12-14

陶醉在音乐中作文06-20

论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多媒体技术12-05

多媒体在音乐教学中的误区与思考范文11-29

小学音乐教学随笔12-23

小学音乐教学述职报告12-03

小学音乐教师教学随笔10-17

小学音乐老师教学总结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