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令》课堂教学实录

时间:2021-01-16 13:15:01 语文 我要投稿

《如梦令》课堂教学实录

  一、揭题导入

《如梦令》课堂教学实录

  师:板书:《如梦令》。(字写得漂亮吗?)一起把题目读一下。

  (板书:宋、李清照)这首词是宋朝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写的,中间用一点隔开,板书要考虑整体布局。

  李清照童年生活在趵突泉边,大明湖畔,官宦之家,一生追求自由幸福的生活。那是她人生红最美好的时光。人到中年,宋朝与金兵作战,节节败退,于是李清照搬到江南,丈夫后来也去世了。晚年非常孤独寂寞。今天学的这首词是她年轻时写的。

  师:这首词的题目是?

  生:如梦令。

  师:你们上当了!“如梦令”是词牌名。他有题目吗?

  生:是“常记溪亭日暮。”

  师:有的人为了把这首《如梦令》与其他《如梦令》区别开来,再说这首词是就说“《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但“常记溪亭日暮”并不是题目。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首词的题目。词的题目要能概括词的内容或传神地表达作者的情感,要简洁精炼。我们一起来研究,好吗?

  二、初读感知

  师:请同学先自己读读这首词。

  生:入情入境地认真自读。

  师:我们班同学自读时很有词的节奏感。谁来读读?

  生1读。(很好,读得准、读得通顺,有节奏感。把词牌名放在前面读。)

  生2再读。(非常棒,他看着我,仿佛我的脸上有词,善观察。)

  生3读。(很有词的韵味,节奏感很好,读得准,读的通。读出了节奏。)

  师:再听听别人是怎么读的。听课文范读录音。谁再来读读?

  生4读。(唔,你心里、眼里仿佛浮现出一幅幅画面,用力的想,让我们把画面看清楚。)谁再读?让我们看清画面。

  生5读。(很有词的感觉,让我们仿佛进入了词的.情境。)

  师:读词时要能把词读到脸上,读出动作。范读

  生自练。

  师:老师读词,大家一起站起来边读边做动作,老师要看大家表情,读的时候要仿佛看到词描绘的情景。

  生6读。(师:读时带动作,让大家看到当时的场景。)

  师:你读时,可以用一个词形容:惟妙惟肖。仿佛你的严重、脑海中浮现出一幕幕生动的画面。

  三、精读想象

  师:指读1、2行,你看到了什么场景?

  生1读。

  师:你“醉”得不够。“沉醉”可以看出醉得厉害,再请人读。

  生2读.

  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场景?什么画面?

  生说略。

  师:你们都说到“夕阳西下”,因为词中讲“日暮”。傍晚时分,有一处美景,我给这幅画面起个题目就叫:“溪亭日暮”。(板书)

  师:“溪亭”指的就是(生:溪边的亭子)。溪边的亭子在日暮时分是怎样的一番美景呢?同坐说.

  生:同座位交流。

  生1:……李清照不仅喝醉了,也可能被美景陶醉了。

  生2:夕阳西下,亭边在霞光的映衬下,水天一色,让人如梦如幻。

  师:这样如梦如幻的夕阳美景,作者怎能不沉醉?范读。

  生:齐读1、2句。

  师:这么美的景色,让人流连忘返,但太阳落山了,还是要回家了。出示3、4句。

  生:读3、4句。

  师:读得准。“兴”读xīng,“高兴、愉快”之意。板:兴。(你根据字义区别多音字,是个好办法。)

  师:“兴尽”什么意思?

  生1:没有心情。生2:高兴之后。生3:兴致得到极大满足。

  生齐读,指读。

  师:“藕花深处”,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想到了许多藕花。

  师:你由此想到了哪些美丽的诗句?吟诵一下。

  生1:“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我们仿佛来到了六月的西湖。)

  生2:“出淤泥而不染”。

  师:近看,有一朵朵盛开的荷花,圆圆大大的荷叶挨挨挤挤。瞧,那边,还有花骨朵。远处,一片绿意盎然,绿叶丛中,浅红、粉红、洁白的荷花,星星点点,这就是:“藕花深处”(板书)。

  跟老师写:“藕”。

  想象“藕花深处”的美景。

  生:藕花深处,粉红、浅红的荷花婀娜多姿,含苞欲放,就像孩子的笑脸,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目不暇接。

  师:这就是“藕花深处”的美景,这就是作者眼中的美景。

  生:齐读3、4句。

  师:为什么会“误入”呢?不认识回家吗?

  生1:作者已经醉了。(联系上下文回答很好。)

  生2:作者被溪亭日暮的美景陶醉了。情不自禁的误入,再加上天色已晚。

  师:景色太美了,情不自禁。李清照突然一个激灵,要回家了,这个时候(天色已晚),这时,李清照心里(生:非常着急。)所以词中写到:“争”(板书)。“争”是心理活动的。“争渡、争渡”就是心里想怎么划回家呢?

  生:齐读:“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师:你看到什么?

  生1:词人焦急地划着船,不知道怎么回家,划着划着,把鸥鹭惊飞了,手忙脚乱。

  这时又看到美景,看到白鹭如冬天雪花漫天飞舞。(白鹭像“雪花”,有诗意。)

  生2:看到一只只雪白的鸥鹭从藕花深处乱飞起来。

  师:“乱”仿佛是词人心理的写照。这就叫(一滩鸥鹭)板书。

  看到如雪花般的鸥鹭惊起,李清照心情怎样?

  生:惊讶!

  师:“惊”什么?

  生1:鸥鹭为什么和我一样焦急?

  师:有词人的素质,敏感。这就是“惊”字的况味、意念。这飞起来的景象太美了,太好看了,读到这里,你觉得这首词像一幅画,一副美丽的照片,一副美丽的画卷、动画片。让人仿佛身临其境,如一个动画般的电影,一个动听的故事,这是我们学生读懂的《如梦令》,许多艺术家也读,也读出了他们自己的感受,创作了许多精美的作品,低低吟诵,想象这幅画,倾听这个故事。

  生:配乐齐读(轻轻地)。

  师:听完,还要想起一个词:“常记”。什么叫“常记”?

  生:经常记得。

  师:为什么?

  生:景色美,记得下次再来玩。

  师:这时李清照最美好的时光,最快乐的日子,所以常常记起,这个时候,仿佛看到李清照倚在窗边,轻轻吟诵着《如梦令》。

  生:配乐指读。(意外:音乐没响。师:虽然音乐没响,但我们心底响起这样一段美妙的旋律。)

  师:多么美的意境。听着这首词,我们想这首词可以读成词中的一个字。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吗?为什么?

  生1:“醉”。因为李清照一辈子不会忘记这美丽的景色,美好的时光。一醉是“溪亭日暮”,二醉是“藕花深处”,三醉是“一滩鸥鹭”。她在醉中体会着美景。

  生2:“梦”。溪亭的美景如梦境,让人回味无穷。景美如梦、如画。

  生3:“常记”。常记溪亭的美丽,因景人乐,所以常记。正因为常记,所以这么美好的时光才难得。美景如梦,如画,如诗的感觉,所以作者被深深陶醉。

  师:如果你给《如梦令》七个题目,你会起?

  生1:《醉在溪亭边》。

  生2:《溪亭日暮》。

  生3:《藕花深处》。

  生4:《不知归路》。

  师: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见解,题目中像《不知归路》更贴切。好,今天可就上到这里。同学们再见!

【《如梦令》课堂教学实录】相关文章:

元日教学实录范文10-04

人生课堂实录10-01

《人生》课堂实录10-01

“能源家族”教学实录11-26

《妙妙花店》实录分析09-14

“机械效率”教学实录12-06

中学课文《穷人》教学实录10-22

《喜爱音乐的白鲸》教学实录11-03

大学生求职实录范文08-18

小学数学游戏课堂实录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