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高校图书馆多媒体微服务模式论文

时间:2022-07-03 14:30:57 图形图像/多媒体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探究高校图书馆多媒体微服务模式论文

  随着“互联网+”创新浪潮的不断高涨,将传统行业与互联网技术深度融合的创新思维席卷各行各业。图书馆也受到“互联网+”创新浪潮的冲击和影响,不断探索和实践“互联网+”在图书馆的创新点、创新方向和创新模式。随着“微信”“微博”“微课堂”“微电影”等互联网平台及信息技术在图书馆服务中的应用,一种基于“互联网+图书馆服务”的全新服务模式——图书馆“微服务”在图书馆界悄然产生。笔者结合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以下简称“人图”)多媒体微服务实践,构建了多媒体微服务模式,介绍了人图多媒体微服务案例及相关成效,以推动微服务在图书馆理论和实践应用中的发展。

探究高校图书馆多媒体微服务模式论文

  1微服务内涵

  微服务源于营销理念,在商业领域、计算机科学领域都有不同的解读。2002年,佳齐提出中小企业的营销理念——全构架、微服务、多应用,其营销理念的微服务是指对中小企业提供细微、快速、高效的个性化服务[1]。在计算机领域,微服务是一种软件架构,它的主要作用是降低系统的耦合性,将系统功能进行分解,分散到各个服务中,以便提供灵活的服务支持[2]。2010年,翟晓娟、聂娜首次将计算机领域的“微服务架构”一词引入图书馆界。他们运用面向服务的方法,重新构建了图书馆编目系统模型,设计了松散耦合、独立自治的编目微服务系统[3]。此后,图书馆界的专家学者对微服务的理论探讨和实践应用,开展了不同程度的研究。一些学者对图书馆微服务的概念、体系、及服务策略等,进行了理论探讨和初步研究。例如,刘怀兰提出图书馆微服务体系建设应从支持层、内容层、表现层、用户层4个维度进行建设[4]。赵发珍等探讨了图书馆微服务的定位和服务理念,并提出微服务发展体系的构建需从制度建设、团队建设、内容建设、技术支持、服务评估等几方面考虑[5]。龙叶等研究了在微信息环境下,图书馆微服务的服务策略[6]。也有一些学者将微服务的理念应用到图书馆的服务实践中,开展了相关的实践研究,例如在阅读推广[7]、导读和读者培训、参考咨询[8-9]、资源建设[10-11]等方面的微服务实践探讨。但是将微服务的理念应用到图书馆多媒体服务中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讨却鲜有学者涉及,笔者结合人图多媒体微服务实践,将微服务的理念应用到多媒体服务中,尝试构建多媒体微服务服务模式,分享多媒体微服务实践成果。目前,图书馆界对“微服务”还没有明确的定义,刘丽萍等将微服务定义为以用户为中心,依托各种全媒体信息技术,通过移动通讯设备,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细致化的、全方位的服务[12]。张英认为:图书馆微服务是图书馆为读者提供的细微化、个体化、差异化阅读服务,它依托于数字技术、电子技术、网络技术,发挥图书馆特有的文献资源优势,符合读者最新的阅读习惯,注重对即时化、碎片化信息的收集、梳理和发布[13]。笔者认为,图书馆微服务是一种新的服务理念和服务模式,是在信息环境下,运用新的技术、设备和空间为读者提供个性化、细微化、差别化的服务。与传统服务相比,微服务是一种细线条、细颗粒化的服务,它有自身的特点:一是强调技术微化——微博、微信、微平台的应用。无论阅读推广、参考咨询、还是多媒体服务中的微服务实践都离不开微博、微信等“微式技术”的应用;二是形式微化——微电影、微课堂、微活动的记录和展示方式。在各种微服务活动中,碎片化、短小化、片段化的记录或展示方式更适合当今快节奏信息环境下读者的信息需求和意愿。三是内容微化——个性化、差异化、细微化的服务。微服务摒弃了大众的、普遍的、无特点的服务方式,强调服务的细微化、个性化,差异化,使得服务更精准、更贴切,更能提高读者的体验度和参与度。

  2多媒体微服务模式

  多媒体微服务是微服务在多媒体服务中的一种实践方式,它秉承微服务理念,以微服务理念为指导,依托丰富的多媒体资源,包括文献资源、空间资源、技术资源,形成多种微服务方式,即学科微服务、空间微服务、技术微服务等,通过微服务平台的支撑,构建出独特的多媒体微服务模式

  2.1多媒体微服务理念

  图书馆服务无论是服务理念的创新、还是服务方式的变革,都是以满足读者需求为终极目标,毫无例外,多媒体微服务也是秉承这一目标。随着技术的发展,服务方式的创新,读者的需求也不断发生变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量”变到“质”变,现代读者的需求不仅仅是“量”的满足,而是更加强调获取服务结果的精准度和贴合度,即“质”的需求。另一方面,读者在获取图书馆服务的过程中,不满足于获取服务结果,更强调在获取服务过程中的感受,即“悦”的需求。多媒体微服务以满足读者“量”“质”“悦”的需要为目标,依托丰富的多媒体资源、舒适的多媒体空间、先进的多媒体设备,为读者提供更加细微、时尚、精致和愉悦的服务,以提高读者在获取服务过程中的体验度和参与度,实现精准服务、快乐服务。

  2.2多媒体微服务方式

  多媒体微服务依托特有的多媒体资源,包括丰富的多媒体文献资源、舒适的多媒体空间资源和现代的多媒体技术资源,形成3种多媒体微服务方式:即学科微服务、空间微服务、技术微服务。学科微服务是依托馆藏丰富的多媒体数据库,学科馆员通过深度挖掘多媒体数据库中的内容,经过专业化的梳理和分析,并结合学科特点,通过与院系老师充分的沟通,选择适合不同学科的学术性或科普性的学科资源,推出具有学科特色的多媒体资源推荐服务形式。空间微服务是充分利用图书馆舒适的空间环境,由图书馆馆员与学生社团共同协助开展的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从读者角度,用微电影、微课堂、微活动的形式记录并展示他们学习生活的片段与点滴,利用多媒体空间进行展播,并聘请相关专家参与进行专业细致的点评和讲解,以提高读者对图书馆空间及服务的认知度和熟悉度。技术微服务是利用多媒体技术为读者提供技术支持和辅导,以及技术体验的服务。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读者对彰显个性,体现动感的多媒体制作的需求越来越旺盛。故为了满足这些需求,向读者提供技术微服务,既可以使读者体验新兴技术带来的神奇和快感,又可以亲自动手利用先进的设备完成各种精美的微视频、微电影的制作。

  2.3多媒体微服务平台

  传统的宣传单、宣传海报、培训讲座等营销方式因为互动性差,用户体验不理想等原因,造成图书馆服务的关注度越来越低。人图多媒体微服务以“悦读多媒体”作为本馆的宣传广告语,同时构建了6个微服务互动平台,包括:图书馆微博、图书馆微信服务号、品知人大“人图多媒体资源分享平台”、人人网“悦”读多媒体公共主页、“悦”读多媒体电子杂志和图书馆主页微服务栏目。利用6个微服务互动平台,通过多途径、多角度,以新颖、短小、细致、活泼的信息推介形式,宣传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给读者营造一种快乐学习和真情互动的氛围,实现了资源推介、用户聚集、分享互动的功能。这种微平台的利用突显了分享和互动、更加满足用户体验、更加贴近读者的需求,从而吸引了近万名读者的关注,形成了特有的微服务用户群,为图书馆微服务的开展和推广打下广泛的用户基础。

  3人图多媒体微服务案例

  人图拥有丰富的多媒体音视频资源,包括各种形式的多媒体数据库,如音乐类、视频类、图片类、讲座类、考试类等多种类别、覆盖多种学科。拥有大小不同、功能各异的服务空间,包括可以自由浏览网络资源的数字阅览空间,视听享受、影视欣赏的精品视听室,小型研讨的视听研讨室,会议、报告、演出于一体的多功能厅和音视频制作的多媒体制作室等。人图依托这些丰富的多媒体文献资源、空间资源、技术资源,以满足读者“量”“质”“悦”的需要为目标,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馆员与读者共同参与的方式,开展了学科微服务、空间微服务、技术微服务等多种形式的多媒体微服务实践。在学科微服务方面,目前开展的有“纳米科学、技术与未来”的主题视频活动,为读者介绍神奇的纳米世界,以及“重新认识数学”主题视频活动,介绍数学的奥秘,以增加学生对数学的了解,提高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活动开始前,图书馆邀请年轻的学者介绍视频活动的内容,分享学者们在学习科研道路上的体会与感悟。视频播放后,由老师和学生们开展热烈的讨论和交流,提升读者在活动中的体验和互动。空间微服务活动充分发挥了图书馆的空间优势,提高了读者的互动和体验,深化了图书馆空间服务的内涵。比如“微服务新课堂”之看电影了解犹太文化、“微服务微课堂”之文化冲击力--澳洲文化之旅,通过观看电影的方式,同时聘请知名的专家学者为读者深入解读影片的文化内涵,提高读者的艺术修养、文化品位,拓展文化视野。技术微服务方面,人图成立了多媒体制作室[14],多媒体制作室配有音视频播放设备、音视频编辑软件和苹果图形工作站等,可供读者进行音视频资料的编辑、制作与后期测试。目前已有几千名读者体验了这种技术微服务。基于技术微服务开展了“微服务书生活”主题视频活动,通过学生自编、自导、自演、自编辑、自后期,形成自己的微作品,记录并展示他们在图书馆学习和生活的片段,并通过微信、微博、电子杂志等微平台发布自己的微作品,与大家分享和交流,从而感受到微服务所带来的“悦”服务。

  4微服务成效

  4.1提升微服务理念

  人图多媒体微服务不仅满足了读者基本的信息资源需求,同时逐渐提升了服务的内涵,以细微、时尚、精致和快乐的服务形式,满足读者的“量服务”到“质服务”再到“悦服务”的全过程,提高了读者的用户体验度。另外,随着技术的发展和读者参与意愿的提高,图书馆与读者之间已经不再是单向服务与被动服务的关系,读者在图书馆服务中的角色已经改变。读者不仅仅是服务的接受者,他们更有意愿参与到图书馆的服务中来,成为服务的参与者。图书馆与读者之间已经不是单一的给予与接受的关系,而是共同参与、互动分享的关系。人图多媒体微服务正是基于这种增强体验、共同参与、互动分享的理念开展了一系列实践活动,为读者营造了一种快乐学习和真情互动的氛围,使用户深刻感受到图书馆细微、快乐的服务。

  4.2塑造微服务品牌

  图书馆作为信息资源的收藏地和提供场所,也是读者信息活动的有效空间,采取何种营销方式提高图书馆信息资源、空间资源的有效利用,始终是图书馆人思考和探索的问题。通过人图多媒体微服务实践,笔者认为塑造图书馆服务品牌是图书馆营销的有效手段之一。人图将“微服务”作为图书馆创新服务的品牌。围绕“微服务”推出“微服务书生活”“微服务新课堂”“微服务微课堂”等一系列微服务实践活动,塑造“微服务”品牌,吸引读者的关注,使“微服务”深入人心。人图微服务将多媒体空间资源的共享作为品牌营销的重点,读者在这里可以体验优雅的休闲环境、高端的技术设备、丰富多彩的音视频资源,为服务品牌的塑造赢得了口碑。

  4.3增加图书馆粘性

  随着移动图书馆、泛在图书馆的不断发展,读者获取资源和服务的途径越来越广泛,导致图书馆读者到馆率下降的状况。图书馆用户粘性缺失或下降成为困扰图书馆人的重要问题。人图多媒体微服务采用学生社团组织参与,图书馆提供丰富资源、共享优雅空间、体验高端设备的协同合作,利用学生社团在学生中的号召力和影响力,吸引了大量读者的参与,目前“多媒体微服务”已经举办70多场,参与人数达到3000多人。微服务避免了读者到馆率下降的现象,增加了图书馆的用户粘性,使读者真正爱到图书馆,爱上图书馆。

  5总结

  信息技术的发展、读者需求的变化会促使新的服务模式产生。微服务就是图书馆人在读者服务过程中实践和总结出的新的服务模式,其既顺应了“互联网+”创新环境的时代需求,也满足了新生代读者的喜好。因此,微服务是图书馆服务的一个新的增长点。故笔者将继续深入研究微服务理论,进一步拓展微服务实践。在微服务的具体实践应用中,不同的图书馆在资源、设备、空间、人员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可以结合各自的特点和优势开展多种形式的微服务实践。同时微服务实践决不能是图书馆的独角戏,必须得到读者的共同参与和协助,才能使微服务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得到长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佳齐.全架构演义赞禾“易得”服务器[J].计算机与网络,2002(22):37.

  [2]张龙.微服务架构解析.[EB/OL].http://www.infoq.com/cn/news/2013/12/micro-service-architecture.[2016-03-28].

  [3]翟晓娟,聂娜.运用微服务重组机制构建图书馆编目随需应变模型[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10(10):24-25.

  [4]刘怀兰.图书馆的微服务体系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5(9):74-77.

  [5]赵发珍,魏清华,牛勇.图书馆微服务发展体系及策略研究[J].新世纪图书馆,2016(1):57-60.

  [6]龙叶,雷英杰.微信息环境下的图书馆微服务策略研究[J].现代情报,2015(9):89-92.

  [7]宋志博.微媒体时代高校图书馆全民阅读微服务探讨[J].图书馆研究,2014(6):52-54.

  [8]桑琰云.图书馆参考咨询微服务研究[J].河北科技图苑,2013(6):47-48.

  [9]侯林丽.高校图书馆虚拟参考咨询服务的拓展——以微课服务为构想[J].情报资料工作,2014(4):82-85.

  [10]马海收,吴振新.微服务在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1(18):45-51.

  [11]王国丽.微交流:微时代图书馆采访与出版信息关系探讨——以理工院校社科类图书采访为例[J].价值工程,2015(7):68-69.

  [12]刘丽萍,庞彩云.图书馆微服务研究[J].图书馆建设,2013(4):60-63.

  [13]张英.微服务:开创图书馆服务的“蓝海”[J].图书馆建设,2011(7):51-53.

  [14]齐慧彬,张璇.高校图书馆多媒体技术体验中心建设研究——以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学研究,2013(20):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