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学前教育中的行为习惯培养

时间:2022-07-03 08:28:22 教育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关于幼儿学前教育中的行为习惯培养

  【摘要】在教育领域中,幼儿学前教育工作的开展关系着儿童是否能形成良好的品格和健康成长。良好的行为习惯主要是指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要求,在生活卫生、道德品质及学习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稳固的自动化行为。众所周知,幼儿时期是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幼儿教育的关键不在于幼儿获取了多少知识,而在于是否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由此可见,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幼儿的重要性。那么,如何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一下。

关于幼儿学前教育中的行为习惯培养

  关键词:幼儿学前教育;行为习惯;培养方法

  由于儿童的健康成长需依附于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在现实生活中,父母与教师应共同参与到幼儿学前教育行为习惯培养工作中。即抓住幼儿阶段的大脑结构和机能发展最为旺盛且可塑性较大的特点,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行为意识,最终促使其朝着成功的道路发展。

  一、当前学前儿童不良行为习惯表现及其成因

  1.不良的卫生习惯

  造成学前儿童不良卫生习惯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幼儿自身生理、心理因素。二是幼儿教师因素。三是家长因素。生活卫生习惯的好坏,既影响学前儿童的身心健康,也是学前儿童综合素养的体现。学前儿童生活卫生习惯的培养教育工作,应从一些基本的琐碎小事抓起。同时,还应根据学前儿童的身心特点和兴趣爱好培养教育学前儿童积极锻炼身体,以及培育教育学前儿童适当地帮助家人做些诸如擦桌子、扫地、摘菜、倒垃圾、洗小件衣物、收拾房间、整理床铺等力所能及的劳动等。

  2.不良学习习惯

  造成学前儿童不良学习习惯的原因有很多,如孩子懒惰的性格;家长和老师培养督促不够;家庭环境的影响;老师教育指导不利等等。不良的学习习惯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效果。其中最为重要是由于孩子长期形成上述行为时,缺乏家长和老师的反复督促,如在家长与老师持久的正确姿势指导下,这些不良现象相对减少。

  3.不良人际交往习惯

  首先父母对幼儿的过分保护,会限制幼儿活动的范围和程度。使孩子很少获得待人接物的经验。怕孩子吃亏,强行干涉孩子间的矛盾。久之,孩子失去与人交往的兴趣,并表现出退缩现象。家长对孩子过分的保护和迁就会使孩子养成娇气、任性的性格。其次是简单粗暴的教养方式影响幼儿正确人际交往行为的产生。幼儿人际交往首先是从家庭开始的,在家庭中通过父母的影响及指导,幼儿获得了最初的人际交往知识。父母简单粗暴的教养方式,给幼儿留下了最直接的印象,所谓身教重于言教。

  二、培养幼儿学前教育行为习惯策略

  1.通过游戏、讲故事等形式培养

  爱玩好动、好奇心强是孩子的天性,因此,教师可以抓住幼儿的心理特点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如,这时期的幼儿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在家有爸爸妈妈甚至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宠着,因此,都以自我为中心,特别自私,在幼儿园中为了一点小事经常会吵得脸红脖子粗,这对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很不利。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会经常加入游戏、故事等环节,寓游戏、故事于教学活动中,从而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

  如,为了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教师可以安排幼儿猜字谜等活动,即教师把小朋友分成几个不同的小组,每组选出一个组长,为其他小组出字谜,看哪个小组猜得又快、又多,哪个小组获胜,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如为获胜小组的每位幼儿发放小红花或者小卡片,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幼儿意识到仅凭一个人的努力获胜是不够的,要小组成员几个人共同努力才能夺得冠军,从而培养了幼儿的合作意识。再以“小公鸡和小鸭子”的故事为例,教师通过讲述这个故事,引导幼儿“小鸭子捉不到虫子,气得直哭,小公鸡是怎么做的?”以及“小鸭子捉鱼时,听到小公鸡喊救命,小鸭子又是怎么做的?”幼儿很快就能回答出这两个问题,接着,教师再进一步引导幼儿当我们看见别人有困难时,我们应该怎样做,幼儿齐声回答“主动帮助别人”,从而培养幼儿善良、乐于助人的行为习惯。

  2.以家长为引导

  在当前社会发展中,诚信缺失问题较为严峻。因此,为了更好地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避免幼儿养成自私自利的行为,应发挥家长引导作用,以家长言传身教的学前教育方式,让幼儿逐渐将家长作为模仿对象,养成良好的品格、思想、行為、习惯。孔子有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即家长言行的示范比口头教育效果更佳。因而,在日常生活中,家长有责任在幼儿面前树立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幼儿园教师也应在学前教育期间,发挥自身示范作用,严格要求自己,使用文明语言,保持和蔼态度,注重举止端庄,最终由自身行为习惯影响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让幼儿在潜移默化的环境中,更好的规范自身行为习惯,朝着健康方向发展。例如,家长和教师在与幼儿交往过程中,应做到言出必行,由此引导幼儿养成诚信意识,真诚对待他人,形成良好道德行为。

  3.幼儿自主探索法

  幼儿学前教育的主体是幼儿,所以教师面对的对象就是幼儿,幼儿各方面都处在发育的阶段,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幼儿自主探索法的应用正好可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自主地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在开展幼儿学前教育的时候,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借助多媒体让课堂教学更加生动形象。比如,在讲解《三只小猪的房子》的故事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制作课件,为学生放映相关的视频,视频里讲述的是三只小猪各自修建了房子,第一只小猪修建了茅草屋,第二只小猪修建了木屋,第三只小猪修建了砖屋,突然有一天刮起了大风,三只小猪的房子也面临着危险。视频放到这里,老师就可以给学生留下悬念,让他们自己讨论和探索三只小猪修建房屋的结局。这样的自主探索可以充分开发幼儿的思维和想象力,同时也能活跃气氛。

  总之,通过“教师以身作则,起到‘领头羊的作用;反复训练和强化巩固;通过游戏、故事等幼儿易于接受的形式以及家园共同联合”等四个方面,论述了如何在学前教育中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当然,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方式还有很多,需要我们不断去摸索和实践,希望我的论述能为我们的教学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古文青.培养良好习惯从学前教育做起[J].好家长,201X,(11):9.

  [2]王珍琪.提升学前教育质量的有效路径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X,(19):2.

  [3]姚健梅.学前教育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探讨[J].中华少年,201X,(09):15+17.

【幼儿学前教育中的行为习惯培养】相关文章:

教育随笔:幼儿行为习惯培养05-07

教育随笔:幼儿行为习惯培养6篇05-07

教育随笔:幼儿行为习惯培养(通用14篇)07-12

教育中的幼儿自信心培养反思论文04-22

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关键点(通用26篇)04-21

谈幼儿音乐教育中的创造力培养06-26

浅谈学前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10-12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课题总结11-18

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10-27

学前教育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就业前景?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