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文化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时间:2020-12-27 19:40:50 传统文化 我要投稿

鸡文化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在十二生肖中,对古人生活影响最大的动物非鸡莫属。鸡能啼晨,古人称之为“司晨”。在没有现代钟、表一类计时工具的古代,公鸡在早晨打鸣这一习性,对生活在农耕时代的古人具有重要意义。

  对“公鸡司晨”,古代作品中多有描写。《诗经》中有一首郑国民歌《女曰鸡鸣》,开头即说:“女曰鸡鸣,士曰昧旦……”大概意思是,妻子说鸡都打鸣了,赶紧起来吧,可躺在床上的.丈夫说天还没亮呢,想多睡一会儿。可见,早在先秦时人们已开始利用鸡鸣来安排作息了。

  不仅农人“鸡鸣而起,日出而作”,国君也是以“鸡鸣”为时间节点来安排作息。《诗经》中的《鸡鸣》就曾描写过齐国贤妃提醒国君早朝:“鸡既鸣矣,朝既盈矣。”先秦周朝还专设“鸡人”掌管供办鸡牲和报时,后来皇家宫廷中负责打更报时的人被称为“鸡人”,就是这个原因。

  古人还曾以鸡鸣励志,现在不少人书房里都喜欢挂“闻鸡起舞”一类书法作品即是以“鸡”励志。此事见于《晋书·祖逖传》,一次祖逖和好友刘琨“共被同寝”,半夜听到野外鸡叫声。半夜鸡叫确是烦人,但祖逖对刘琨说:“此非恶声也。”便用脚踢醒他起来,舞剑健身,从此有了“闻鸡起舞”一说。

  鸡这种家禽为什么得名“鸡”?就是因为有这种打鸣功能。明李时珍《本草纲目·禽部》“鸡”条引南唐人徐铉的话称:“鸡者稽也,能稽时也。”鸡守时、鸣叫准时,鸡鸣了天就快亮了,故称“雄鸡一唱天下白”。由此,古人送给鸡不少美称:夜烛、司晨鸟、知时畜、长鸣都尉等。

  需要注意的是,司晨是公鸡的事情,如果是母鸡打鸣,古人会迷信地认为是不祥之兆,会有“鸡祸”。在古代,女人干政或主政,常被称作“牝鸡司晨”。《汉书·五行志》引京房《易传》即称:“妇人颛政,国不静;牝鸡雄鸣,主不荣。”

  鸡在古人眼里除了司晨,还能辟邪。古人认为,作祟的鬼怪怕雄鸡,只要一打鸣,鬼怪就吓走了。《山海经·中山经》中,便多次提及用鸡来辟邪的现象:“用一雄鸡,禳而勿杀”、“毛用一白鸡,祈而不糈”。南朝梁宗懔在《荆楚岁时记》中也曾记载,正月初一这天,“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辟山臊恶鬼。”在纸帖上画只鸡,贴在门上,并把苇索悬挂在鸡画上面,两边竖桃符,据说这样各种鬼怪都会害怕,进不了家门,以保佑家人平安,此即所谓:“帖画鸡户上,悬苇索于其上,插桃符其傍,百鬼畏之。”

【鸡文化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相关文章:

中华传统文化讲座心得10-18

中华传统文化倡议书09-15

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作文01-06

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感10-18

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作文09-08

中华传统文化发言稿08-24

中华传统文化讲座心得6篇10-18

中华传统文化作文11篇12-24

中华传统文化讲座心得(6篇)10-18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后感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