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师工作理念

时间:2022-07-01 21:55:38 音乐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音乐教师工作理念

  音乐的语言是什么?为什么教学要贯穿音乐的语言、音乐的方式呢?这是值得中小学音乐教师认真思考与研究的问题。现在是小编为您整理的音乐教师工作理念,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音乐教师工作理念

  音乐教师工作理念1

  我们之前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音乐课程标准修订的背景、新的课程标准的性质与定位,包括课程的实施应该注意的问题都跟大家都做过研修与解读。但如何将理念贯彻到课堂中,什么是以审美为核心,什么是兴趣爱好和动力,如何做关注到全体学生等一系列理念实施的问题,还需要和老师们共同探讨。要把课标的基本精神、特别是跟教学密切相关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教学原则渗透到具体的教学当中,作为音乐教师首先要把音乐学科教学的特点搞清楚。我们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讲。

  一、音乐性

  第一个就是音乐性问题,也就是说音乐艺术是听觉艺术、声音艺术,这是音乐本身的特点,我们在音乐教学中就要关注音乐本身的特点,关注音乐本体。无论是欣赏教学还是唱歌教学,都要始终贯穿音乐的语言。

  音乐的语言是什么?为什么教学要贯穿音乐的语言、音乐的方式呢?这是值得中小学音乐教师认真思考与研究的问题。什么叫音乐的语言、什么叫音乐的方式、什么是非音乐的语言方式?音乐是听觉艺术,所以音乐教学中,聆听音响是主要的教学方式,老师不能用过多的非音乐的语言来讲解音乐,而脱离音乐,脱离音响。教学要解决问题,设计问题要有一个音乐的目标,不能在音乐课上解决历史问题、地理问题、数学问题,音乐学科的第一个基本特点就是音乐性。老师要用音乐和学生进行交流,不要把非音乐的东西都搬到音乐课堂上。让学生用音乐的头脑去听音乐,而不是用其他语言去听。音乐的语言就是旋律、速度、力度、和声等等,老师要帮助学生从这些要素当中了解音乐表达了什么。用音乐语言去解决问题是音乐学科的第一个特点。

  二、审美性

  另外一个学科特点就是它的审美性。这是音乐课程标准修订后最为突出的一个课程理念。我们都知道,小学有思想品德课,初中有思想政治课,这类课程都是通过讲述的方式告诉学生道理。音乐课就不能讲道理,因为这不符合音乐学科的特点。音乐学科是以情动人,以美动人的学科,所以我们经常说艺术不能容忍说教、审美不能依靠灌输。在音乐课上跟学生讲道理和灌输一些思想都是没有作用的,我们必须通过音乐的情感力量来打动学习者。我们说音乐艺术的情感性是极其强烈的,音乐艺术在表情的上胜过其他一切学科和艺术。比如美术作为视觉艺术也具有情感性,但它不如音乐来的强烈,影视和舞蹈也都不如音乐的情感性力量强大。人们常说语言的终止是音乐的开始,当人的情感发展到很深的状态时语言就显得很苍白了。在音乐表达人的情绪情感的深度和广度上,也是其他学科不能比的。为什么音乐学科要注重情绪,注重情感,注重审美呢?因为审美主要是通过人的情感来完成的。音乐学科的根本机制在于有情感的老师面对一群有情感的学生,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与互动形成了一个音乐的审美过程。

  有些老师在课堂上播放音乐的时候,面部表情、肢体语言都很丰富,说出来的语言非常少。而还有一些老师把一节课时间都放在细致入微的讲解上,认为不讲学生就听不懂,真正研究音乐本身这方面还做得很不够。其实,老师备课先把声音文件拿来听,然后再去看谱子,这样才能抓住音乐。实际上凡是“白开水”的课,老师都在音乐之外,跟音乐接触少,还没找到感觉,对音乐没有体验和感悟。

  今天谈到的全国性普遍问题,就是音乐课流于形式。大家都知道现在音乐学科被列为紧缺薄弱学科,之所以被列为紧缺薄弱学科其中有一个原因就是我们的教学效果不理想,看不到音乐学科到底是如何发挥作用的。所以我建议各位老师既然从事了这样的工作,就不能对音乐无动于衷,永远用理性的态度面对音乐,讲音乐。音乐老师要感性一点,学生也要感性一点。音乐学科是感性的学科,如果我们总是理性的操作,效果一定不会好。音乐审美教育学里有一个词叫“审美渴望”,我们说审美教育说了十年,如果不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对音乐都缺乏审美渴望,那音乐教学与学习就都没有动力了。所以,音乐教师走进课堂的前提是自己先要感动起来。这牵扯到一些教学心理,我建议老师们可以多研究一点音乐教学心理,这会对我们的音乐教学有很大的帮助。

  三、过程性

  音乐学科另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过程性。音乐学科跟其他学科不同,或者说音乐学科具有独特的`学科特点,它强调教学过程。教学要体现教学过程特别重要,或者用一句话来说,教学过程即是教学目的,他们是统一的。老师们要思考这样一个问题,音乐艺术是时间的艺术,时间就是过程,一个完整的作品怎么呈现给观众的呢?是在时间的流动中呈现的。如果不从头听到尾就把握不住它,所以过程即音乐,音乐也就是过程。音乐随着时间流动,我们把它叫做流动的艺术,动态的艺术,这里就牵扯到一个教育问题,为什么许多老师舍不得拿出时间给学生听音乐?这就没有体现音乐的时间性和过程性特点。我们特别倡导教学无痕,就是你看不出他是怎么回事,但是都在里面渗透着,这叫意料之外情理之中。音乐学科具备这样一个特点,就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而不是立竿见影的。用教育学中的一句话归纳,就是音乐重视教育的潜效应。老师们不要觉得这堂课这个歌曲没学会,那个切分音没唱准,或者这堂课一个曲式学生没清楚,事实上关注这些东西就是没有认识到音乐教学的过程和时间特点。音乐是一个积累,为什么把鉴赏改为欣赏,就是要求学生和老师多进行音乐经验的积累。

  音乐教学的过程性,还要联系三维目标,第一个情感态度价值观,第二个过程与方法,老师在设定目标时,要注意在实践层面多用音响跟孩子们交流,凸显音乐的过程性,而不是我们放一边学生就能听进去的。如何让学生跟音乐进行交流,这里边有一个具体的在教学层面上的问题。比如这一首歌究竟是怎么学会的,老师们可以想一想。由一开始你完全陌生的一首歌,到最后把它唱会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可惜我们老师没有研究,借鉴的间接经验过多。参考书的目的是提示老师,提供借鉴,但是有时候老师过多的依赖教学参考书。教学参考书毕竟是有局限性的,它只是几个人对作品的一种诠释和解读。老师们案头多一些书是好的,但更重要的是对作品深入的研究,反复的聆听,获得一种情感上的激情,这样一节课才有可能上到位。

  很多教师在课上不给学生听太多音乐,认为没有那么多时间,但这样的教学容易没有效果。因为音乐不是知识型的学科,音乐是非语言的信息,不具象的艺术,跟语文、数学不一样,语文一个字两个字组成一个词就有语义性了,这是话筒、这是电脑,我们就都明白了。音乐的“ do re mi fa sol ”是什么?一千个人听了就有一千个答案,所以音乐老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分享和交流音乐,要给学生机会,让他们直接跟音乐音响来对话,这个非常重要的。老师们要多给孩子们接触音乐的时间,听也是接触,唱也是接触。

  课标提倡学生是教学主体,因此不能总是运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音乐老师应该抓住音乐的特点,别把音乐课上成语文课、数学课。音乐教师要使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要起到通道的作用。通道这头是学生,那头是音乐,教师要保证通道的畅通,不能总用语言打断它,一旦切断了通道,学生就很难融入音乐了。教师不能总是把自己对音乐的感悟和体验传授给学生,而是要引领学生自己走进音乐,体会音乐。音乐是流动性的艺术,是过程性的艺术,我们怎样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体验和获得,需要老师们动点脑子,给点方法。李存老师用的办法再简单不过了,就是一听音乐就情绪激动的挥拍子。音乐老师的语言是金,课堂上老师不要说的太多。但很多老师不习惯这种方式,比如现在播放一段音乐,老师没事做,就会不停的说:“坐好了,好好听着啊,你瞧你干什么呢”。有的还讲这部分音乐怎么地了,那部分音乐又怎么地了,这种情况下,学生是听不进去音乐的。很多老师觉得不说话就很不自然,特别是音乐比较长的时候,老师就坐立不安了。这说明老师没有和学生一起听音乐,如果听了表情就会显现出来,或者身体会不由自主的跟着音乐动,学生的情绪就会在老师的感染下被带动起来。

  我们今天讨论的问题很深刻,也是新的音乐课程标准实施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当它化成我们具体教学实践行为的时候,凸显出来的是如何把控音乐性的问题。当我们认识到了学科特点的时候才能把教学实施做到位,真正通过音乐培养孩子们的审美能力。

  音乐教师工作理念2

  在《小学新音乐课程标准》中,对于课程目标的定位,是小学音乐课程理念的突破性的场变革。它全面地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新思路和新观念,强调中小学音乐课程不应该是一种单纯传授音乐知识和技能的技术课程,而是包含技能、技巧在内的涉及更为广泛的音乐文化.关注学生的人文素质的提高课程。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在学校教育中一直是一个较为薄弱的环节。近年来,随着教育体制改革和发展,作为学校教育之一的音乐教育,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人们的重视,但是中小学音乐教育目前仍然存在不少的问题。

  我国现行基础音乐教育的观念、内容、方法、手段和评价体系已不能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并且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还直接影响了音乐教育审美功能的发挥,制约着整个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那么,如何促进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如何尊重学生各自相异的个人音乐体验和学习方式?如何发展学生的音乐创造性思维?如何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使音乐的学习内容具有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时代气息?等等一系列问题是基础音乐教育和在教学改革中回避不了的、势在必行的问题。

  笔者认为:我国基础音乐教育教改要与世界音乐教育新思维接轨,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就要学科教师融人一些新的教育理念。

  第一,是以美感为核心。

  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要审美活动。在音乐教学中突出音乐美感的作用,以音乐独特的艺术魅力作用于学生的情感世界,通过学生接受、表现和创造音乐,不断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思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能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使音乐课堂成为学生高尚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生活态度养成的重要场所。

  第二,是以人为本。

  在音乐教学改革中,围绕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避免目标单一、扭转忽视人的本性发展的教学行为,使人的本质回归到自然人的范围之中。每堂音乐课均给学生留下自由想象和创造的空间。音乐创造因具有强烈而清晰的个性特征而充满魅力,学生主动参与音乐欣赏、音乐表演和音乐创造,充分展现其个性和创新才能,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和创新思维.这样才能更好地调整好音乐教学与学生自我发展的关系、音乐教学与学生个性发展的关系。

  第三,是理解多元文化。

  音在乐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和智慧结晶。音乐教学中。在强调弘扬民族音乐的同时,还应该以开阔的视野,广泛学习、理解和尊重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使学生树立平等的多元化价值观,以利于我们共享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

  第四,是注重情感价值。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课程的追求目标将学习音乐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视为首要,区别于过去将音乐技能放在第一位的做法。通过音乐学习可以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体验,使他们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对他人、对社会以及一切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进取精神。通过对音乐作品情绪、风格、思想倾向、人文内涵的感受和理解,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积极去引导学生体验音乐之美妙,充分开展想象,鼓励在音乐体验中独创见解和自我发现;充分利用集体歌咏、演奏和表演的实践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群体协调能力和宽容理解、共同参与的集体主义意识和相互尊重合作的精神;充分利用以音乐为主线的综合艺术实践,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音乐的意义和在人类艺术活动中的价值。

  第五,是注重人文与音乐的关系。

  在音乐教学中,改变过去在音乐学习中的机械模仿和枯燥训练,不以单纯的'专业知识为目标,而是让学生进入围绕人文主题的音乐中学习,了解音乐和相关学科的历史的文化内涵,形成艺术经验和能力。在轻松愉快地学习音乐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获得耐心、关心、爱心、友善、尊重、分享等人文道德素养,促进人格素质的提升和完善。

  第六,引导学生注重在生活中认真体验音乐。

  因为音乐与生活有着天然的内在联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是二者的共同本性,在音乐教学中努力改变过去音乐课中一些脱离实际的做法.所以应紧贴生活、富有生活情趣的音乐教学内容,使学生在课程中获得终身受益的体验,从而使他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这不仅能使学生从生活中去体验音乐,提高对音乐学习的兴趣,还能潜移默化地养成热爱生活和乐观向上的心态,使学生的生活更加充实、更有活力,增强学习效率。

  第七,教师要是注重教学和评价相结合。

  走出课程评价的选拔取向,强调量化评价,评价指标不仅要涵盖音乐课程的不同教学领域,更应该关注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和态度、情感反应和参与程度,以及教师引导学生进入学习音乐的过程和方法这样才能建立学生、教师和课程管理相结合的自评、互评、他评等多种形式的综合评价。重新理解课程评价的含义,善于在动态教学过程中利用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音乐教学水平和完善课堂教学管理。

  总之,如果我们能够将以上几个方面的音乐教育新理念运用于基础音乐教学之中,必定会产生蓄积、确立多层次、多方位的新型音乐知识观念,就会克服客观主义的旧知识观,促进新课程知识内化和不断的更新。这就是新课程教育的新理念。

【音乐教师工作理念】相关文章:

教师工作新理念07-03

优秀教师的工作理念07-03

工作理念07-03

优秀教师必备的工作理念07-03

教师工作应坚持的十个教育理念07-02

教师新理念教学反思范文07-03

教师教育理念名言180句03-09

音乐教师工作职责04-08

音乐教师工作心得07-20

餐饮行业工作理念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