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培东《诲人不倦》教学实录

时间:2022-07-01 19:38:17 语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肖培东《诲人不倦》教学实录

  诲人不倦。指教导别人而不知疲倦。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肖培东《诲人不倦》教学实录 ,欢迎阅读。

肖培东《诲人不倦》教学实录

  一、朗读课文

  PPT打出课题《诲人不倦》,教师让同学们用最大的声音朗读标题,学生照做了。

  师:课文预习过了没有?请齐读课文,读准字音、节奏,读出恰当的语气,并且在文中划出你熟悉的成语。

  学生朗读课文,教师边听边在课文上做记号,记下学生朗读中出现的问题。

  三分钟后,学生读完了,教师指定一男生评价班级的朗读情况。

  生1:我觉得停顿还可以。

  师:读得较流畅,但停顿不正确,特别是主谓之间的停顿没读出来。比如:“鲤/趋而过庭”读成“鲤趋/而过庭”。下一位同学继续点评。

  生2:有个字音读错了,“隅”读成“偶”了。

  师:是的,“隅”在这里是“方位”的意思,有时也解释为“角落”。

  生3:还有很多语气没读出来。

  师:没读出来的原因是什么?

  生3:只有把感情放进去,才能读出语气来。

  师:是的。要把情感放进去,还要理解课文。你做得很好,会反思。对朗读不仅求正确,还要求感情恰当。

  二、寻找成语

  师:在课文中,你找到了哪些成语?

  生4(低声念):性相近,习相远。

  师:建议你声音大一些。你发现了答案,多么高兴的事啊。要自信响亮地回答。

  生5:举一反三。

  师:原文是“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你概括能力强,恭喜你!

  生6:有教无类

  师: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

  生6:只有教,没分类。

  师:对任何人都给予教育,没有等类的区别。

  生7:诲人不倦

  师:“诲”是什么意思?

  生7:教导。

  师:那么,这个成语的意思就是“教导别人不感到懈怠”。

  生8:如琢如磨

  师:你把前面半句也加进来。(面向全体同学)大家齐读一下这个成语。(学生齐读后)这个成语比喻什么?

  学生说不出来,但有人发现注释里有答案。教师要求学生齐读“人有了好的本质,还还要致力于学问,才能达到更高的境界”。

  师:还能不能发现一些新的东西?

  生9:各得其所

  生10:述而不作。

  师:这是孔子的学术主张,什么意思?(学生一下子难以理解)就是传述而不创作,这里的“而”表示转折。还有呢?

  生11:绘事后素。

  师:什么意思?

  生11:彩绘的事后于素地。

  师:这个词语省略了介词,它该在什么地方?看来你非常喜欢这四个字,但平时基本上用不着。

  生12:贫而无谄,富而无骄。

  师:你把这8个字当成自己的人生座右铭了吧?这是孔子对人们生活态度的教导。

  三、疏理课文

  师:孔子为什么要主张教育人?或者说,人为什么需要教育?

  生13: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师:什么意思?“习”是“学习”还是——(生接“习染”)这里的“习”跟“学而时习之”的“习”意思是否一样?

  师:正因为教育可以改变人的天性,把人的天性往美好、高尚的方向发展,所以需要教育。再看第二句“唯上智与下愚不移”,可见“诲人”的目的在于“移”,在于提升人的道德素质、学识修养。

  师:从这两句,大家可以看看孔子的主张是否有矛盾的地方?他一方面说“性相近,习相远”,一方面又说“不移”。

  生14:他只说上等和下等的不移。

  师:智力太高与太低的改变不了,但绝大多数人是可以改变的。可见“诲人”是为了改变天性。那么孔子都教过哪些人?大家找找具体的名字。

  学生七嘴八舌地列举,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宰我、子贡、冉有、季路、子游、子夏、陈亢、公西华、孔子的儿子孔鲤。

  师:孔子弟子三千,这么多人里,有贫穷的,如颜回,有富有的,如子项,有智商高的如宰我,有智商低的如曾参。但孔子都对他们进行有效的教育,使他们成材。孔子真正做到了“有教无类”。那么,他都采用了哪些教育方法呢?

  生15:不愤不启。

  师:大家齐读第8章。(学生读后)孔子主张要采用启发式教育,而且要举一反三。哪些章节可以明显地看出启发式原则所起的作用?

  生16:第11章。

  教师要求学生齐读第11章。

  师:怎么可以看出启予者商也?

  生17:因为他由彩绘联想到仁义的事。

  师:你还能感受到其他的吗?孔子发出了怎样的赞叹?

  生17朗读“启予者商也”,但读不出赞叹的语气。教师范读,音调拖长,稍稍停顿。学生再读,就读得很动情了。

  师:可见孔子从弟子的领悟中,自己也得到提升——教学相长了。我们再来读一读第11章。

  师:除了启发式,还有其他教育方法吗?

  生18:第7章,孔子的儿子一下子明白了他的教导“不学诗,无以言”,这也是启发式教育。

  生19:他还人不同的特点因材施教。

  师:最能体现因材施教的是哪个句子?

  生19朗读“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但他读得过快,语气平淡。

  师:建议你读出语重心长的语气,读得缓慢一点,重点词“进、退”要重读。

  学生齐读,稍有进步。教师要求他们再来一遍,学生读得又整体又响亮,语音里包含着提高自我的成就感。

  师:对同一问题,孔子的回答一不一样?(学生大声回答:“不一样!”)可见,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不仅因材施教,而且因人而答。

  学生再次分角色朗读,女生读“子路问”,男生读“子曰”。由于读得较为平淡,教师启发学生思考“孔子对两人的语气应该是怎样的”,学生领悟到应该激励冉有果断,应该要求仲由不冲动。

  师:一个要他进,一个要他退,语气应该不一样的,再读读。

  教师先范读,学生再齐读。

  师:还有哪些方法?

  生20:述而不作。

  师:这不是教学方法。再找找。

  生20摇头表示自己找不到。

  师:永远不要说自己找不到,你需要的只是时间和眼光。

  生21:第9章

  师:弗如也。他为什么连续两次说“弗如也”

  生21:对子贡的肯定。

  师:对他能自我否定的肯定。

  生21:孔子这是激励他。

  师:说完后,子贡会怎样呢?他会反思,会想快马加鞭赶上颜渊。

  学生朗读这一章。师问:“弗如也”要读出怎样的语气?(生答:语重心长)还有呢?还有对学生的期盼。这不是打击,而是推动和激励!

  教师小结:在教导学生的过程中,孔子采用了启发式、激励式教育,还因材施教。那么,师生之间的双边教学活动都是通过什么方式进行的?

  学生回答:讨论式教学。

  师:我们设想一下,孔子当时的教学氛围会是怎样的?

  生说出了民主、平等、尊重、和谐。教师要求再次齐读第11章。

  师:就是通过双方这样的语言,提升了学生的能力,显示了很高的教学境界。

  PPT展示:因材施教、举一反三、启发教育、激励教育、讨论教育、教学相长

  四、深入探究:

  师:孔子为什么说诲人要不倦呢?联系刚才的内容,概括一下。

  学生讨论一分钟后,教师指定一句学生回答,但他答不出?

  教师启发他:为什么说这种教育必须要做到不倦。

  生22:孔子是知名教育家,他要培养好的学生。

  师只好自己举例:我们可以这样说,要让教育产生作用,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从教育的作用来看,必须要不倦地教育人。下面大家举一反三,再来说说。

  生23:学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师接着:只有不倦地教育,才能让人更上一层楼。

  生24:学生总是要犯错误。

  师:从教育对象的广博看,教育必须要不倦。

  生25:因为……(说不出来了)

  师:已经举一反二了,看能否反到“三”

  生26:……(沉默)

  生27:……(沉默)

  生28:教育方法很多

  师:要摸索出这么多这么好的教育方法,需要长期不倦的努力。

  生29:从教学内容看,……

  师:孔子都教些什么东西?文、行、忠、信、礼、乐。教育内容博大精深,注定过程要“不倦”。

  生30:还有如切如磋。

  师:我们常说,要给别人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要想别人学得好,首先要自己教得好。请读最后一章,设想一下:从卫国到鲁国的路上,孔子都做些什么事?他在学习,他在思考,他在反思。可见,教育者的素养要提升,需要不倦地实践。

  PPT展示:教育作用需长期实践

  教育对象平等无类

  教育内容博大精深

  教育方法灵活多变

  教育素养更需切磋

  师:这么多思想里,哪一个最伟大?

  生齐答:有教无类

  师:对我们来说,也应该有学无类。《论语》这本书是不是也是我们的老师?回去思考两个问题:一是“上智下愚不移”与“性相近,习相远”是否矛盾?二是“述而不作”你怎么看?下课。

【肖培东《诲人不倦》教学实录】相关文章:

诲人不倦的近义词07-04

白鹅教学实录教学实录案例反思07-03

识字的教学实录07-04

《恐龙》教学实录07-04

《左右》的教学实录07-04

《zcs》的教学实录07-04

《雪儿》的教学实录07-04

《林海》的教学实录07-04

《鸟语》的教学实录07-03

《窗》的教学实录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