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民间艺术的表现手法

时间:2022-04-20 10:10:31 艺术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简述民间艺术的表现手法

  民间艺术多种多样,那么,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有关民间艺术的表现手法的内容,欢迎阅读,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简述民间艺术的表现手法

  民间艺术的表现手法:

  民间艺术的表现手法是多种多样的,总的看主要有如下三种:

  1、语言上充满象征和寓意:用谐音和寓意、象征的方法表达吉祥含义,是民间艺术常见的手法,如金玉满堂,就绘金鱼满缸,以金鱼谐音金玉。形容长寿富贵则用猫、蝶和牡丹,猫和蝶谐音耄耋,即八九十岁的老者,象征长寿;牡丹象征富贵。三羊开泰,画面是三只羊,以羊象征吉祥。诸如此类的做法十分常见。

  2、造型上简单淳朴、夸张变形:民间艺术的造型是不求精细,不求复杂而是强调单纯和质朴,不按客观现实来表现事物,而以主观、情感和心理感受的表现为主,突出人物、动物的形态和体貌特征,常以夸张、变形来处理所表现的对象,如武将门神的形体,常作横向夸张;民间的狮子的造型就有「十斤狮子九斤头,还有一斤在后头(尾巴)」的说法,这里注意的是头、尾的表现,为突出气势省略了身段部分。

  3、色彩上以主观和象征性表现为主:这样做的目的是突出吉祥和避害的功能。民间艺术多用火红热烈的暖色调,具有很强的象征性,如脸谱中固定的红脸的关公、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包公和朱砂色的打鬼钟馗形象,都是主观化的色彩表现手段。除此外,还有取材于生活、以固定下来的具有特定含义的符号来表现约定俗成的含义的做法,也是民间艺术常见的表现手法。

  符号意义

  民间艺术发源于史前人类文化,最大程度地保留了原始艺术的本原意义。

  民间艺术的传承一方面是以口头语言的代代相传来完成,另一方面就是靠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图式和符号。

  民间文化一直保持着人类童年读图时代的鲜活和生动特点。保留在民间艺术中的大量「活化石」,其图式和组合纹样都能够在原始艺术和古代传统艺术中找到同源同宗的例证。

  而当我们揭开笼罩在民间艺术表层附会的吉祥寓义后,我们便会发现它的本原意义,在于对子嗣的企盼,对多产生殖的期待,对福禄寿喜的追求,对性爱情爱的歌颂,而其终极目的都归结为对生命的礼赞。流行广泛、历史悠久一些的图案如龙、凤、鸡、鸟、鱼、蛙、蛇、虎、狮等,都具有浓郁的象征寓意和约定俗成的含义。

  取材生活

  民间艺术的内容,包罗万象,是因它的发售对象为广大城乡里的劳动大众。

  所以取材都是农民市民喜爱的内容,例如神话故事、传奇小说、戏曲和历史故事、新闻时事、福祥喜庆之象征,或是日常的行业诸事、农耕生活等,很少有哭丧凶杀之类的不祥内容。以传统的吉祥图案为例,表现农耕生活的常见题材有:庄稼忙、女十忙(纺织)、渔家乐、耕读图、荷亭采莲、春牛图等;表现节庆习俗的常见题材有:庆赏元宵(元宵节)、十女放风筝(清明节)、龙舟竞渡(端午节)、中秋赏月(中秋节)、重阳登高(重阳节)、大过新年等;表现人生礼仪的常见题材有:贺生贵子、祝贺新婚、祝福拜寿等等。还有反映现实生活的常见题材有:闹学堂、山海关大战、京城百姓抢当铺、上海火车站、女子学堂、美女骑车、三百六十行、打拳卖艺登坛跑马等等。这些题材作品对世俗生活的描述,可以说是中国民间社会生活的写真,更多的是表现教子成名、状元及第、共乐升平、戏出故事、吉祥如意等求吉纳祥题材的作品。一些描绘重大历史事件和新生事物的作品,也都是对现实生活的忠实记录,这在文人画和宫廷艺术中是难得一见的。

  民间艺术的色彩不同于文人艺术、宫廷艺术。它不采用西方绘画的条件色和中国传统的固有色,而多用原色。多用原色、少用或不用中间色也是民间艺术总的赋彩法则。其特点是对比鲜明、强烈、主观、随意、概括、象征性强,能够打破客观的物体的原有色,按照作者的主观心理和情绪来表现色彩。以下以年画为例来说明之。

  色彩丰富

  民间年画的色彩继承了传统绘画尤其是工笔重彩人物画、宗教壁画的绘色方法,又吸收了传统的其他民间美术品好尚原色、艳色,明快清新的特点,形成了自身的独特风格。年画画面呈现的效果,一般说来,与旧历新年期间的喜庆、欢乐气氛相适宜:火红、热烈,庄重、新鲜、活泼,注重装饰趣味,不求与生活中的人物、动物、花草、鸟兽、鱼虫的本色吻合,而遵从「年画要新鲜,才能中人意」的原则。红色自古象征喜庆吉祥,年画多呈红色为主的暖色调。后来,色彩逐渐丰富,但运用得最多的仍为红、绿、黄、蓝、紫、黑等几大主色。随着地区、风俗、生活环境、风景地貌、审美观念等的差异,年画的色彩又出现不同的地方风格。

  变形夸张

  变形夸张是民间艺术最常见的表现手法之一,它带有极强的主观意识,不是按自然物象的结构、比例,而是依从主观知觉进行描绘。以传统年画中的武将门神为例,其造型在人体结构、比例关系上没有解剖、透视可言,人物造型是横扩短缩的变形,面部五官也是传神写意的夸张。这种变形夸张不是依据自然实体,而是服从于驱邪避鬼、镇宅撤凶功能和对于神祗的崇拜心理需要,唯其面目狰狞,形象凶悍,方能拒鬼祟于门外,才能与其传说中的功能和人们对它的认知形象相吻合。来自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形象,也具有这种概括夸张,取意传神的倾向。这主要是由于「门神」所具有的驱邪逐魔之功能使然。画诀中就有「将无项,女无肩」、「武人一张弓」的说法。这种夸张的描绘固然是长期经验的总结,但更是长久以来积淀的对「武将」的认知结果在绘画中的表现。意象的夸张变形打破了比例透视关系,呈现出「原始造型法」的意趣,使人物造型具有很强的装饰效果。

  夸张变形表现鲜明的还有黔东南苗族刺绣,其图案中大量造型古朴、形象奇特的人兽合体、人与植物合体、动物合体的形象,给人以原始神秘的感觉,其中蕴涵着苗族远古文化的底韵,也是人类远古文化特征的表证,这种原始的原生态的文化基因一直活在苗族的服饰刺绣中,并继续延续着神话时代的文化内涵。其他如民间剪纸、粗瓷、木偶、面具艺术等也充满了变形和夸张的艺术表现。

  简朴单纯

  民间艺术终归是以表现人物为主的,其造型等形式因素亦是指人物而言。它的造型手段采用的是传统绘画的线条形式,如「十八描」中的兰叶描、钉头鼠尾描、流云描、铁线描、游丝描等。线条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也是民间艺术的表现手段和艺术语言,它不同于西方绘画之在于: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用线条来表现两个体面的相交会处的视觉状态,所以,给人的感觉是去掉了细节和繁复,而重视筋骨和要害,这也是我们常说的「写意」。如年画,它的人物造型不同于西方的体面表现法,与中国传统绘画的造型亦有所不同,它属于主观意象派,即具有强烈的主观倾向的概括综合、写意传神特点,同时又兼有「原始造型法」的遗韵。如求整求全,单摆浮搁,互不遮挡。年画中人物的造型,对主要部位,如脸部,力求作全正面的描绘,人物的表现手法也是单纯的线条。在立体的塑作类造型中,民间艺术多以团块感的结构出现,不繁复,不修饰,甚至有的只在上面略微勾勒,就完成了人物或动物等造型。这种单纯简朴的手法,与民间艺术天真率性的本质是完全一致的。

  民间艺术的发展和延续

  由于中国社会正处在从传统的农业社会走向工业社会、信息社会的转型期,民间艺术也面临着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这主要体现在艺术功能的改变上:由原来的作为养家糊口的手艺或补充家用的副业逐步成为专业爱好者的一种技能,设计制作上更加专业化,作品风格也呈现出更强的装饰性而非实用性;更强调与现代生活的结合或作为装饰元素进入现代人的生活中。如采用民间传统图案、造型设计的现代实用品、居室饰品,更加商业化,以市场需求为主。同时民间艺术和中国传统艺术元素也成为当代一些专业艺术家、设计师创作和设计的灵感来源,随着他们的设计进入到现代生活中来,如服装、居室饰品,用传统民间土陶设计的酒瓶、碗、碟、茶杯等都是如此。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西方强势文化的影响,年轻人中很少有人愿意学习传统技艺和费时费力的手工艺术,传统民间艺术面临后继乏人乃至人绝艺亡的境地。可喜的是政府已经开始高度重视包括民间艺术在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大多数有代表性的民间艺术都已经被列入国家或地方政府的保护名录中,受到了关注和保护。民间艺术伴随着人类的生活已经走过了几千年的历史,传统民间艺术虽然因社会发展、文明转型等种种原因,出现了后继乏人的濒危局面,但它仍然有着强大的生命活力,在当代继续传承和发展,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民间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基本、最朴实的文化因子和生生不息的生命血脉,早已随着民族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融汇进了我们的身心之中,它是中华民族固有的、与生俱来的文化基因,离开它,就不能称其为中华民族了。

  民间艺术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符号和标志永远地储存在每一个中国人的身上和心里。如同华夏民族被称为龙的传人一样,中国人的性格和基因中已经脱离不开祖先留给我们的生命印记。基于此,民间艺术作为表现民族身份的标识,就有了生活的土壤和传承下去的薪火。在政府高度重视下,一批老艺人和传统手艺得到了保护和继承,这正是民间艺术延续的证明。随着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全面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的即将出台,以及全国各级保护名录的建立,民间艺术将得到进一步的抢救和保护,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将从现在开始,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十大民间艺术

  1、琴棋书画

  在中国古代,弹琴(古琴)、弈棋(围棋)、书法(毛笔)、绘画(国画)是文人骚客(包括一些名门闺秀)修身养性所必须掌握的技能,合称琴棋书画。古琴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围棋是由中国首创,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水墨画也是中国独有。所以,琴棋书画体现着中国悠久的历史和传统的文化。

  2、戏曲

  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它的起源历史悠久。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各民族地区的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比较流行著名的剧种有:京剧、昆曲、越剧、豫剧、湘剧、粤剧、秦腔、川剧、评剧、晋剧、汉剧、潮剧、闽剧、祁剧、河北梆子、安庆黄梅戏、湖南花鼓戏……等等五十多个剧种,尤以京剧流行最广,遍及全国,不受地区所限。

  3、皮影戏

  皮影戏,发源于我国西汉时期的陕西,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最早由人配音的活动影画艺术,有人认为皮影戏是现代“电影始祖”。在中国,不少的地方戏曲剧种都是从皮影戏中派生出来的,而皮影戏所用的幕影演出道理,以及表演艺术手段,对近代电影的发明和现代电影美术片的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先导作用。由此可见,皮影艺术在中国乃至世界上拥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4、剪纸

  剪纸是中国最普及的民间传统装饰艺术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全国各地都能见到剪纸,甚至形成了不同地方风格流派。剪纸不仅表现了群众的审美爱好,还含蕴着民族的社会深层心理,也是中国最具特色的民艺之一,其造型特点尤其值得研究。民间剪纸在表现形式上有着全面、美化、吉祥的特征,同时民间剪纸用自己特定的表现语言,传达出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本质。

  5、泥塑艺术

  泥塑艺术是我国一种古老常见的民间艺术。它以泥土为原料,以手工捏制成形,或素或彩,以人物、动物为主。我国泥塑艺术可上溯到距今4千至1万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史前文化地下考古就有多处发现。中国泥塑艺术最著名的有天津“泥人张”、无锡惠山泥人、敦煌石窟彩塑等。如今,泥塑艺术是人们追求返璞归真的具体写照。

  6、编织工艺(中国结)

  编织工艺在中国有着久远的历史,早在一千多年前的辽代已有了精美的编织生活用品。清代以后更是遍及生活的各个领域,其编织用材多种多样,有柳条编、藤条编、高粱杆编、草编、竹编、绳编、金属编等。其实,中国结是中国特有的民间手工编结装饰品,始于上古先民的结绳记事,是一种造型独特、绚丽多彩、内涵丰富的传统吉祥饰物。

  7、木偶

  木偶艺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最早的木偶可能与奴隶社会的丧葬俑有关。如今,木偶戏的类别也很丰富,有辽西木偶戏、漳州布袋木偶戏、泉州提线木偶戏、晋江布袋木偶戏、邵阳布袋木偶戏、高州木偶戏、潮州铁枝木偶戏、川北大木偶戏、石阡木偶戏、阳提线木偶戏、泰顺药发木偶戏、临高人偶戏等分支。就演出形式而言,可概括为提线木偶、杖头木偶、布袋木偶、铁枝木偶、药发木偶五种。

  8、杂技

  大约在新石器时代,中国的杂技就已经萌芽。汉代是中国杂技的形成和成长期,汉代角抵戏迅速充实内容,增加品种,提高技艺,终于在东汉时代形成了一种以杂技艺术为中心汇集各种表演艺术于一堂的新品种——“百戏”体系。中国杂技有严密的内向性,每一种技艺都是代代相传。同时还有地域性,如中国北部的河北省吴桥县就是有名的杂技之乡。杂技艺人尊师重艺,对先辈传下来的技艺,总是千方百计的保存下来,传递下去。

  9、风筝

  风筝为中国人发明,相传墨翟以木头制成木鸟,研制三年而成,是人类最早的风筝起源,后来其学生鲁班用竹子,改进墨翟的风筝材质,更而演进成为今日多线风筝。当今,我国的放风筝活动,在对外文化交流,加强与世界各国人民友谊,发展经济和旅游事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山东潍坊每年都会举办风筝节。

  10、舞龙舞狮

  舞龙舞狮是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舞龙舞狮前来助兴。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开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中国民俗传统,认为舞龙舞狮可以驱邪辟鬼。故此每逢喜庆节日,例如新张庆典、迎春赛会等,都喜欢打锣打鼓,舞龙舞狮助庆。

【简述民间艺术的表现手法】相关文章:

民间艺术作文12-31

诗歌表现手法及其作用04-24

蒙太奇艺术表现手法11-18

蒹葭的艺术表现手法04-19

简述化妆礼仪规范09-15

关于民间艺术作文10-13

写民间艺术的作文10-04

民间艺术作文【热门】04-11

民间艺术作文【精】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