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长方体的认识》评课记录

时间:2020-10-29 17:03:54 其他 我要投稿

小学数学《长方体的认识》评课记录

  篇一:长方体的认识评课稿

  在导入环节,老师从现实生活情境引入,通过对一些建筑物,生活用品的形状进行观察,抽象出长方体的图形,使学生了解到生活中很多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的,学习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中物体的形状。

小学数学《长方体的认识》评课记录

  在探索新知阶段,通过老师的讲解,纠正学生对长方体的棱,定点的叫法,明晰什么是长方体的面,棱,顶点,通过看,摸,初步感知长方体的面,棱,顶点。在通过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建构新知。

  空间观念的培养需要通过多种感官协同作用,通过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比一比,想一想等活动,引导学生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的特征,从而对长方体有较全面的认识。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总结长方体的特征,有助于理解记忆,防止死记硬背。制作长方体的环节,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长方体的特征,体会长方体的形状,大小是由长方体的长,宽,高决定的。

  教师在教学中,注意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得密切联系,注意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建构新知。注意充分发挥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功能,直观,形象,动态的展示立体图形,从而有效地突破教学中的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篇二:长方体的认识评课

  在本校听崔老师讲了《长方体的认识》一课,下面就听课后的点滴想法谈谈。本节课,崔老师在教学中做到了教学内容“知识性”和“趣味性”统一。

  教师很善于激发矛盾冲突,从而引发学生思考,激起学生的探究热情。崔老师教学过程中讲解的同时更多的是引导学生观察与思考,一步步的质疑,一次次激起学生思维的涟渏,不断激起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热情和信心。崔老师将学生的学法潜移默化的蕴藏在教学之中。

  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该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这意味着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把握好学生的学习起点,在学生原有认知水平上组织及展开学习活动。

  如引入新课部分,媒体出示可乐罐、礼品盒、魔方、牙膏壳等实物让学生判断这些物体的形状;“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是长方体(正方体)的?”这些问题的答案虽然王花八门,但是真实地反映了学生在这方面的真实水平。

  从开课初学生实物观察到知识探究到练习巩固,老师自始自终是一个聆听者,在学生的汇报交流中抓住学生思维的亮点、败点、难点、疑点进行鼓励、点拨、引导,如老师抓住学生汇报——“长方体六个面都是长方形”这一疑点,放手让学生找一找——有没有谁的长方体六个面不是这样的?从而得出长方体还有可能有两个面是正方形这一知识点。如抓住学生交流——“长方体相对的面都相等”这一亮点,鼓励学生大胆操作验证。

  教学内容是一个静止的知识库,学生接受知识是一个动态的学习过程,崔老师在教学中抓住课堂中生成的问题进行鼓励、牵引、点拨、指导,可谓灵活机智,做到教学内容的开放和教学方法的开放。本课中,注重培养学习方法。教师积极倡导“自主探究”式学习。如:通过自主制作长方体框架来感受长方体的特征。

  “探究”是新课改的一个主题词,所谓探究,是对问题做出猜想、假设、预测、收集数据、证明的过程。这是一个活动过程也是学生的思维过程,对儿童的发展来说是最重要的。这一点在本堂课中比较突出:教师引导学生探究长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探究正方体的特点以及长方体与正方体之间的关系等等,内容一步一步推进,使学生逐步掌握了探究这类问题的一些方法。让学生多实践、多操作,在此基础上去感悟知识,主动获取知识,这也是本堂课的一大特点。在教学中老师曾多次让学生运用数一数、看一看、量一量等方法发现长方体(正方体)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等的特征。让学生在“触摸”中掌握知识,有助于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内驱力。

  听完这节课我注意到老师在教学中自始自终运用的是长方体的纸盒作教具,能否考虑增加实际操作的效果,将学生汇报“面、棱、顶点”配合实物演示出来,根据我的不成熟想法,我建议在这节课中如果老师可以用萝卜通过切一刀,让学生观察并认识了面,通过再切一刀,让学生对棱有了认识,紧接着切一刀,让学生对顶点也有了掌握,这样可以加深学生的理解,也可以减少交流时间,提高教学的效果。

  篇三:长方体的认识评课

  一、注重动手操作,让学生积累空间观念。小学生学习几何形体知识属于直观几何阶段,课堂上李老师注重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实践,让学生在看一看、摸一摸、拼一拼等实际操作中,使自己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丰富自己的感性认识,掌握几何形体的特征,不断积累空间观念。如让学生小组合作,发现并逐步抽象概括出长方体的特征;选用合适的小棒拼组成一个长方体框架,使学生清楚地看到12条棱的关系,让学生进一步抽象概括,从而引出长方体的长、宽、高的概念。动手做一个长方体纸盒,并摆放不同位置,从而使学生加深对长、宽、高的理解。由于加强动手操作,使学生丰富感知,积累了空间观念,形成概念。

  二、引导多向思维,让学生形成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展开多向思维,是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的基础。教学时李老师注意引导学生多向思维,如长方体棱的认识,在学生已知道长方体有3组相对的棱并制作了长方体框架后,李老师又提出启发性的问题“如果制作一个长方体框架,需要量出几条棱的长度?”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知道只需量出三条棱的长度然后用和乘4就可以了,这样12条棱又在学生脑中分成了4组,促进了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

  三、重视想象,让学生发展空间观念想象是学生依靠大量感性材料而进行的一种高级的思维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培养学生按照一定目的,有顺序、有重点地去观察,在反复细致观察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空间想象,发展空间观念。如让学生根据图形想象长、宽、高的长度分别发生变化后,会引起长方体的形状怎样改变,既使学生认识到长、宽、高和长方体大小的关系,又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听完这节课我注意到李老师在教学中自始自终运用的是长方体的纸盒作教具,能否考虑增加实际操作的效果,将学生汇报“面、棱、顶点”配合实物演示出来,根据我的不成熟想法,我建议在这节课中如果老师可以用萝卜通过切一刀,让学生观察并认识了面,通过再切一刀,让学生对棱有了认识,紧接着切一刀,让学生对顶点也有了掌握,这样可以加深学生的理解,也可以减少交流时间,提高教学的效果。

  钟老师:在教学中李老师曾多次让学生运用数一数、看一看、量一量等方法发现长方体(正方体)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等的特征。让学生在“触摸”中掌握知识,有助于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内驱力。

  阮老师:本课中,教师积极倡导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式的学习。这是一个活动过程也是学生的思维过程,这一点在本堂课中比较突出:教师引导学生探究长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探究正方体的特点以及长方体与正方体之间的关系等等,内容一步一步推进,使学生逐步掌握了探究这类问题的一些方法。

  柳老师:教师能深入钻研教材,基本功扎实,教师思路清晰,教学方法得当,问题具有启发性,层层递进,感觉很舒服。李老师:教师准备充分,课件制作精细,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篇四:长方体的认识评课

  听了谭老师执教的《长方体的认识》,整节课教学设计很有新意,课上得很成功,学生学得轻松、扎实。尤其是刘老师注意充分利用和创造条件,让学生自主探索,亲身体验,丰富学生对形体的感知,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一、注重动手操作,让学生积累空间观念。教学时谭老师注重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实践,让学生在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想一想、搭一搭等实际操作中,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掌握几何形体的特征,不断积累空间观念。如让学生小组合作,选用合适的小棒拼组成一个长方体框架,使学生清楚地看到12条棱的关系,让学生进一步抽象概括,从而引出长方体的长、宽、高的概念。并摆放长方体纸盒的不同位置,从而使学生加深对长、宽、高的理解。由于加强动手操作,使学生丰富感知,积累了空间观念,形成概念。

  二、引导多向思维,让学生形成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展开多向思维,是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的基础。教学中谭老师注意引导学生多向思维,想象长方体的样子,想象每个面的形状。这样通过长方体框架选面,促进了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也为表面积的学习作好知识储备。

  三、重视想象,让学生发展空间观念想象是学生依靠大量感性材料而进行的一种高级的思维活动。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按照一定目的,有顺序、有重点地去观察,在反复细致观察的基础上,让学生展开丰富的空间想象,发展空间观念。如让学生根据图形想象长、宽、高的长度分别发生变化后,会引起长方体的形状怎样改变,既使学生认识到长、宽、高和长方体大小的关系,又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篇五:长方形与正方形的认识评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今天有幸聆听了韩邦丽老师执教的《长方体和正 方体的认识》一课,收获很多,启发很大。韩老师能从新课程标准的基 本理念出发,围绕创造一、三、五高校课堂设计教学。

  整节课流畅自如,充分体现了小组合作,调动了学 生学习的积极性。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学习氛围,开展积极主动的数 学学习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 与应用的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和探究性,收到了可喜的教 学效果。这是韩老师长期以来积极践行新课程标准的结果。

  因此,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韩老师注意充分利用和创造条件,让学生自主探索,亲身体验,丰富学生对形体的感知,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整节课亮 点闪烁:现在我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说明:

  1、体现了三个“凡是”的设计理念 。本节课力求做到: “凡是能由学生提出的问题就不由教师给出;凡 是能由学生解决的问题就不由教师包办;凡是能由学生完成的表述就 不由教师说出。 这三个凡是贯穿了全堂课教学的始末,” 充分保证了学 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比较能力、分析问题解 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训练和提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2、准确把握目标,体现新课标理念本课有3个教学目标:(课件出示)

  ⑴通过有序观察、实践操作、讨论辨析等活动,了解各部分名称,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⑵通过比较观察,总结认识长方体长、宽、高。⑶通过学生的问题解决,发展数学思考能力,培养空间观念。 韩老师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时根据学生认知的特点和教学要求,给出学生要探究的目标,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有的放矢地进行探究,让学生通过触摸、观察,比较、思考、讨论、整合,先在小组内达成共识,小组代表回报,最后总结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让每位学生都能通过有效地合作学习,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关系。体现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达成共识、归纳总结”的数学学习方式。既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又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体验成功的喜悦。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民主、平等、宽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了3个教学目标。彰显了“教师为主导、学生的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3、教学思路清晰,重、难点突出在教学中,韩老师是按照:整体感知---初步认识——深入理解——熟练掌握的顺序进行教学的。

  例如:⑴.整体感知:在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之前,先让学生说说自己对长方体,正方体有哪些认识,在让每个学生从学具中拿出长方体、正方体举起来让大家互相看一看,使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有一个外观上的认识。⑵初步认识,通过触摸、观察,交流达到认识其各部分名称,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 ⑶深入理解:让学生同桌共同探讨正方体的特征,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利用探究正方体的方法自主探究长方体的'特征,并及时利用多媒体演示进行点拨,帮学生更直观的认识到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等,棱按长、宽、高可分为三组,每组的四条棱相等。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使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了一个进一步的认识。⑷.熟练掌握:通过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比较,归纳出这两个立体图形之间的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使学生更深层次的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整个教学环节紧凑,过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过渡自然。后两个环节看书质疑和全课小结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了梳理,整合、归纳。使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尤为突出。

  4、注重动手操作,让学生积累空间观念。

  为学生活动提供了充足的空间、时间、素材,使学生动了起来,课堂 活了起来。 对于几何初步知识的教学,新课标要求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通过观察、测量、拼摆、画图等实际活动,认识常见的简单的几何形体 的特征。”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直观的认识更为重要。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为了让学生动起来,李老师一方面为学生准备了充足的活动材料: 如方形纸片、直尺、三角板、小棒等材料,另一方面整节课从头至尾 都在动: 猜特征——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学生在活动中发 现、活动中思考、活动中体验、活动中发展。

  而且实现了个人活动与 小组活动相结合;每个人身体多种感官的互动: 手在动(摆、折、 量)、脑在动(每做一项活动都要思考:该怎么做、怎么说)、口在 动(小组讨论,使学生人人都有发言的机会)。 正是由于活动材料的充足, 才调动了学生的全员参与和全身心的投人, 使课堂有了生机,充满了活 力。 使学生在活动的课堂中逐步加深了对长方形、 正方形的认识,体会 感悟出其特征,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

  5、注重培养学习方法本课中,教师积极倡导“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所谓探究,就是对问题做出猜想、假设、预测收集数据、证明的过程。这个过程也是学生思维的过程,这一点在本课中比较突出如:学生探究长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正方体特点以及长方体与正方体之间的关系等,内容一步步推进。使学生逐步掌握了探究这类问题的一些方法。

  6、师生融洽。新课程指出,要关注学生,给学生一个宽松的氛围,给一个合理 的、恰当的、鼓励的评价。韩老师很好的注意到了这一点。整堂课, 老师始终面带灿烂的微笑,对于学生漂亮的发言,总是,给予学生掌 声和赞扬声, 并且每次鼓励都另有千秋, 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感。 对于回答不出或回答不完整的学生,韩老师总是耐心的加以启示,引 导,点拨。让学生处处,时时感受到老师的温暖,班级大家庭的融洽,和谐。

  整体感知这节课值得学习的地方很多,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这一点决定了预设与生成将存在一定的 差距,下面我谈一点自己不成熟的看法:

  1、 今天韩老师在引导学生验证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时, 首 先在黑板上进行板书,然后让学生自主验证。我认为这个环节可以适 当调整,可以以提纲的形式先引导学生验证猜想,验证后再上升为板 书,这样可以使学生的自主探究更为开放,创新思维会得以更好的培 的养。

  2、 在引导观察长方体到正方体的演变后, 我认为老师可以把握时 机让学生知道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韩老师的课成功的地方还很多,下去以后我还将认真去回味,评 析中如有不当之处,敬请评委、各位老师、特别是小韩老师加以指正。

【小学数学《长方体的认识》评课记录】相关文章:

《长方体的认识》评课稿04-26

小学数学教材《认识圆柱》评课稿09-24

初中数学评课记录评语11-06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评课稿11-03

小学数学教材《角初步认识》评课稿09-10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的评课稿05-24

小学数学教材《分米和毫米认识》评课稿09-11

《认识方向》评课04-09

认识平行评课11-04

《认识钟表》评课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