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之巅读后感的

时间:2020-10-23 12:32:39 读后感 我要投稿

数据之巅读后感的范文

  导语:最近读了涂子沛先生的《数据之巅》感慨良多,颇有不吐不快的感觉,数据之巅读后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数据之巅读后感的范文,欢迎阅读。

数据之巅读后感的范文

  篇一:《数据之巅》读后感

  第一次读大数据专题的书,谈起读后感肯定是班门弄斧了,就只是简单的说一说我的一些看法。

  涂子沛的这部《数据之巅》,全书共八章,我原以为所谓"数据之巅"应当是展望未来的大数据时代,没想到全书竟是立足于过去,从历史切入。前面六章的内容,以美国自独立以来的发展历程为主线,从数据应用的角度,讲述美国政治制度,经济建设以及军事管理,每一章的结尾又分析中国的现状,相应对比美国。一个国家的发展历程,从不同角度切入,就会有不同的着重点:军事家可能会串起每一次战争,分析军事战略;经济学家可能会梳理整个宏观经济环境的发展方向;政治学家可能会强调立宪立法各种政治制度的重要性。而作者从数据的角度切入,可以说是别开生面,让我们看到那些耳熟能详的故事背后数据所起到的作用。以南北战争为例,可能你知道林肯的民心所向,知道奴隶制度顺应潮流的消亡,但你未必知道谢尔顿将军以数据分析为基础进行的"向大海进军"的行动。类似的例子有很多,我觉得作者虽然以一个国家的发展历程为主线,但仍然写得有些凌乱,好像想到哪个与数据有关的故事就写哪个似的。美国立法治国过程中政治制度上的博弈、人口普查与统计学、参众议院的席位设置,到数据在医学上的应用、在农业上的应用、霍乱井、预算、诉讼实证、农业应用、商业市场调查与项目决策、戴明的质量控制等,然后又穿插讲一些数据处理的技巧:数据可视化、样本与总体、问卷设计等,接着又跳回内开放:数据与知情权、用数据制衡;直到七八章才涉及一些现代化的数据应用。

  可以说,我读这本书最大的感受,其实是震撼于数据的应用之广泛之深刻,因为前面六章内容几乎就是在跟你讲数据在美国、中国、日本等的历史上曾经起到这样这样的作用,在美国关于数据的挖掘和处理办法是怎样一步步完善。我觉得,这六章内容,跟书名《数据之巅》有些偏颇,主题该是数据,前面一两章讲讲数据在美国中国历史上的作用,让读者感受一下数据的魅力,奠定一下基调就够了,结果直到五六章还是停留在这个层面,读来就有些腻了。如果书名改成类似《数据与历史》之类的,反而更好,这些历史已然是过去,数据之巅应该在未来。但我不得不承认,我确实为这些历史所震撼,也真的感觉到数据的重要性,未来如果能够做好数据的挖掘、处理、利用,应该是潜力无限的。

  直至七八章,作者开始谈及"大数据时代",大数据计算涉及其在社会领域以及物理环境领域两个方面的应用。社会领域则是我们比较熟悉的,例如从消费记录了解消费心理、捆绑销售"啤酒与尿布"、阿里巴巴凭交易记录迅速放贷等等的应用,这些可能也是提及"大数据时代"大众的第一反应吧。物理环境领域的应用主要就是可穿戴设备、传感器等等这一类了。从亚马逊的"预判发货"、谷歌无人驾驶、3D打印机、智能学习的平台等等这些新兴事物,我们都可以看到数据在未来的一个发展前景。作者以"石油时代"类比人类即将迎来的"数据时代",其实非常直观易懂。

  第八章作者提出"智慧城市"的概念,讲述了See Click、佛山"我的声音"、旧金山311应用程序、社交媒体nextdoor等众包、众智、众创平台,讲真啊,我不知道这些跟数据有个啥关系……但是作者提出的未来这种"让大众解决大众的问题"的模式我倒很是赞同。这之中跟数据有关的可能是涉及数据的隐私问题吧。大数据时代是不可避免的发展趋势,但隐私权确实是这个发展潮流中很重大、也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

  作者点明,所谓"数据之巅"就是"通过用数据训练机器,让机器获得智能,为人类提供自动化的服务".要有数据更要有计算,强大的识别算法才能实现数据挖掘,这是现有的阶段,而未来应该向"机器学习"发展,亦即编写"会自动调节的算法".

  这本书,还行。没有大开脑洞的设想未来,从历史出发,让人感受到数据的魅力,在对比中,也让人看到中国在数据方面与美国的差距,最后的展望,也是立足于现在。所以给人感觉比较踏实,对数据应用的理解更通透,而数据之巅在哪里,我觉得是每个读者在这个基础上延伸出去的头脑风暴。

  真的是很凌乱的读后感,我觉得被作者看到要吐血的吧…对大数据什么的真的没有比较深的了解,但是读完这部《数据之巅》,以后会继续关注、了解相关的内容。

  篇二:《数据之巅》读后感

  大数据,一个近年来的流行词汇,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普及开始深入人心,又随着互联网对各类行业各种关系的颠覆和变革开始广泛普及。当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大数据无比推崇的时候,其实只是跟着趋势而已。这时候,如果能跳出来,看看这种趋势的源头和足迹,或许更容易找出一些能够指导未来的价值。在如今这个数据浪潮之中,《数据之巅》就提供了这么一个别样的视角。

  要了解大数据,先得认清数据;要认清数据,先得看清数据的作用和价值。这方面,建国不过二百余年但已然是超级大国的美国无疑是最好的标本。都说美国的'文明是建立在印刷术的基础上,这其实就是数据文化的基础——信息可以通过便捷的纸张与文字组合,实现一种虚拟化和抽象化,而这种抽象化很快就得到了广泛的信任。这是最早为数据创造价值准备的基础。在此之上,美国建国的先贤们考虑到了权力的分配、社会的发展等各项因素,建立了民主、共和相互制约的执政体系。事实上,所有的美好都是限制之后的产物,自由、民主和平等这人类的三大追求之间就是相互制约的关系。那么,该怎么进行有效的制约?如何让大家都能接纳?这时候,最能代表客观现实的数据就出现了。

  《数据之巅》的第一部分就是这样展开的,从各种历史事件中数据的作用以及人们对数据的态度、反应、应用方式,勾勒出了数据文化的成长和成熟。解决权力分配的问题、决定改变历史的战争、制定从战略到战术的安排、考虑政治的计算以及商业层面上的利用;从搜集、统计、筛选、量化、抽样的方式方法演变到了解、安排、预测、准备、发掘、规范的效果体现,经历的历史似乎并不长,但造就的变革尤其精彩。数据其实一直都在,只在于人们是否需要它、重视它、愿意聆听它的意见……而人们往往也都在遇到了问题难以决断的时候才会想到数据这个伙伴,这也是为什么在第一部分的结尾中日本崛起的思考——二战后空前繁荣的美国工业因为遇上了供不应求的状态,自然走上了粗放型路径,冷落了相应的数据应用,而战败的日本正因为深陷困境,在快速汲取先进知识的同时也迅速接纳了数据文化,通过数据抽样的方式快速提升了质量……日本的崛起可以看作穷则思变的例子,但变革中数据的作用尤其明显。数据的优化作用由此可见一斑,书中更有很多案例,但要参透这一点,先得认识到数据的重要性才行,这可以算作是数据文化的入门吧!

  可以说现实中的一切都是越用越少的,但看似虚拟的数据却越用越多。所谓大数据时代,背景正是高度发展科技能让更多的数据得以留存,这种留存和挖掘完全由机器实施,由此得到的结果也是叹为观止的。如果说科技的发展趋势已经越来越超乎我们的想象,那总有一些规律或者原则可以抓住——比如数据。书中第二部分的大数据崛起便将重点放到了当下,由此展望未来的可能性。诚然,大数据是被技术发展所推动的,但更是被重视数据的人们所推动的。技术降低了数据获取、积累的成本,增加了计算的可能和利用的空间,但这只是一个表象。深层次需要在意的则是数据的开放,只有数据开放才有多元的整合,这需要由人来推动,而推动者必须有多元认知的思维方式、开放的心态——这是数据文化中尤为重要的一部分。如果之前我们认为智慧是属于人的,那么未来这个词将更多的形容一些别的体系,比如“智慧城市”。其实人的智慧依靠的是学习、理解和经验,那么机器的学习靠的就是数据,还有那些我们为其规划的应用方式和我们的需要。如何确定我们的规划和需求?靠数据,更得靠能够深入人心的数据文化!

  正如作者提到中国社会要将“大数据”这个科技符号转变为文化符号,因为只有文化才能真正驱动人们的成长和发展,科技只是手段而已。只有建立了数据文化,愿意尊重数据、善于整合数据、敢于发掘数据中的异动……才能正真利用好大数据。数据文化是尊重事实、强调精确、推崇理性和逻辑的文化,这种文化将是发展最重要的动力,更是最好的参考。从《数据之巅》中,隐约可以看到一条隐约的轨迹,通向未知的远方却一直步步为营,这便是数据,来自于人而胜于人。

【数据之巅读后感的范文】相关文章:

《登上地球之巅》案例分析08-22

删除数据库中重复数据的技巧11-09

dedecms数据和数据库还原方法10-20

关于数据库工程师的简历范文10-25

ecshop数据库备份和数据库恢复的方法10-20

巴别塔之犬读后感07-20

《智慧之花》读后感13篇01-28

海底两万里之读后感12-10

松下幸之助自传读后感09-23

数据库集群的概念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