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类小说数据库设计思想理念

时间:2020-10-03 12:37:42 数据库操作系统 我要投稿

系统类小说数据库设计思想理念

  系统类小说数据库设计思想理念

  系统类小说篇一:小说网站数据库设计

系统类小说数据库设计思想理念

  小说网站数据库设计

  一、用户需求调查

  小说网站主要由:(1)读者管理(2)作家管理(3)网络书籍管理(4)工作人员管理。四大部分组成。

  (1)读者管理:

  ①、建立读者信息表,对读者统一编号,实时更新。

  ②、建立读者借阅表,对读者看过的书籍作记录,以便

  读者再次阅读。

  (2)作者管理:

  ①、建立作者信息表,对作者统一编号,实时更新。②、建立作者更新后台,给与权限更新作品。③、建立作品及薪酬表,便于结算作者的薪酬。

  (3)网络书籍管理系统

  建立图书信息表,对图书统一编号,实时更新。

  建立图书点击推荐表,记录图书被点击的次数,被推荐的次数。建立图书排行表,可以按:点击数,推荐数,总字数等进行排名。

  (4)工作人员管理

  工作人员按权限不同分别有权限更改:作家信息表,网络书籍信息表,读者信息表,网站前台网管推荐栏目,给用户或者作者提升权限等功能中的一个或多个。

  建立图书权限表,对VIP书籍进行权限限制。

  二、系统数据流图

  三、系统数据字典

  (1)、主要数据流定义

  数据流名称:登陆

  位置:读者位置:读者——>p4-2作家——>p4-2

  定义:登录=用户名+密码

  数据流量:?不懂用来做什么?

  说明:鉴别用户身份

  数据流名称:权限设置

  位置:读者位置:管理员——>p4-2

  定义:

  数据流量:用户名=用户名+密码

  说明:通过这个设置用户权限

  数据流名称:作家权限

  位置:读者位置:p4-2(权限)——>p4-2(作家)

  定义:作家权限=【下派的推荐,阅读作品,更新,修正自己的作品的权限】

  数据流量:

  说明:作家获得用户权限

  数据流名称:读者权限

  位置:读者位置:p4-2(权限)——>p4-2(读者)

  定义:作家权限=【下派的推荐,阅读作品权限】

  数据流量

  说明:读者获得用户权限

  数据流名称:看书推荐

  位置:读者位置:p4-2(读者)——>p3-1(图书管理)

  定义:看书推荐=【读者执行看书、推荐命令】

  数据流量:

  说明:读者执行看书推荐指令时,图书管理系统分别增加图书阅读

  量和推荐量

  数据流名称:更新作品

  位置:读者位置:p4-2(作家)——>p3-1(图书管理)

  定义:看书更新作品=【左键更新自己的作品】

  数据流量:

  说明:作家执行更新作品命令时,图书管理系统增加或修正图书信息

  (2)主要数据存储定义

  1、数据存储编号:D1

  输入:p4-2

  输出:p4-2前台

  数据结构:读者记录=以阅读书名+时间+积分+推荐票数+推荐操作数据量和存取频率:?不懂用来做什么?

  2、数据存储编号:D2

  输入:p4-2

  输出:p4-2前台

  数据结构:图书排行记录=排行书名+时间+积分+被推荐票数+更新操作+修正操作

  数据量和存取频率:?不懂用来做什么?

  3、数据存储标号:D3

  输入:p3-1

  输出:p3-2前台

  数据结构:推荐记录=推荐书名+时间+被推荐票数

  图书记录=更新时间+章节数+目录+推荐数+点击总数+作家+总字数数据量和存取频率:?不知道用来做什么?

  4、数据存储标号:D4

  输入:p3-2

  输出:前台调用

  数据结构:作家记录=已更新书名+时间+积分+被推荐票数+排行方式+是否完结+作者+总字数

  数据量和存取频率:?不知道用来做什么?

  (3)、主要处理过程

  1、处理过程编号:4-2

  处理过程名:分配权限

  输入:读者作者管理员

  输出:读者信息作者信息管理员信息

  说明:用于用户身份确认

  2、处理过程编号:3-1

  处理过程名:图书管理

  输入:读者作者

  输出:图书排行管理前台

  说明:对图书被更新、推荐、阅读进行处理

  系统类小说篇二:系统分析__习题

  一、选择题

  1.软件的主要特性是(ABC)。

  A)无形B)高成本C)包括程序和文档D)可独立构成计算机系统

  2.软件工程三要素是(CD)。

  A)技术、方法和工具B)方法、工具和过程

  C)方法、对象和类D)过程、模型、方法

  3.包含风险分析的软件工程模型是(A)。

  A)螺旋模型B)瀑布模型C)增量模型D)喷泉模型

  4.软件工程的主要目标是(C)。

  A)软件需求B)软件设计C)风险分析D)软件实现

  5.下列属于面向对象开发方法的是(ABCD)。

  A)BoochB)UMLC)CoadD)OMT

  6.软件危机的主要表现是(BD)。

  A)软件成本太高B)软件产品的质量低劣

  C)软件开发人员明显不足D)软件生产率低下

  7.软件开发方法的主要工作模型有(ABC)

  A)螺旋模型B)循环模型C)瀑布模型D)专家模型

  8.软件工程的目标有(ABC)。

  A)易于维护B)低的开发成本C)高性能D)短的开发期

  9.软件工程学的目的和意义是()。

  A)应用科学的方法和工程化的规范管理来指导软件开发B)克服软件危机

  C)作好软件开发的培训工作D)以较低的成本开发出高质量的软件

  1.需求分析的主要目的是(BC)。

  A)系统开发的具体方案

  B)进一步确定用户的需求

  C)解决系统是“做什么的问题”

  D)解决系统是“如何做的问题”

  2.需求分析的主要方法有(CD)。

  A)形式化分析方法B)PAD图描述

  C)结构化分析(SA)方法D)OOA法

  3.面向对象的分析方法主要是建立三类模型,即(D)。

  A)系统模型、ER模型、应用模型

  B)对象模型、动态模型、应用模型

  C)E-R模型、对象模型、功能模型

  D)对象模型、动态模型、功能模型

  4.SA法的主要描述手段有(B)。

  A)系统流程图和模块图

  B)DFD图、数据词典、加工说明

  C)软件结构图、加工说明

  D)功能结构图、加工说明

  5.画分层DFD图的基本原则有(ACD)。

  A)数据守恒原则

  B)分解的可靠性原则

  C)子、父图平衡的原则

  D)数据流封闭的原则

  6.在E-R模型中,包含以下基本成分(C)。

  A)数据、对象、实体

  B)控制、联系、对象

  C)实体、联系、属性

  D)实体、属性、联系

  7.画DFD图的主要目的是(AD)。

  A)作为需求分析阶段用户与开发者之间交流信息的工具

  B)对系统的数据结构进行描述

  C)对目标系统的层次结构进行描述

  D)作为分析和设计的工具

  8.数据字典是数据流图中所有元素的定义的集合,一般由以下四类条目组成(C)。

  A)数据说明条目、控制流条目、加工条目、数据存储条目

  B)数据流条目、数据项条目、文件条目、加工条目

  C)数据源条目、数据流条目、数据处理条目、数据文件条目

  D)数据流条目、数据文件条目、数据池条目、加工条目

  9.在需求分析阶段主要采用图形工具来描述的原因是(BC)。

  A)图形的信息量大,便于描述规模大的软件系统

  B)图形工具能够极好地概括描述一个系统的信息,比文字叙述能够更好地表达重要的细节

  C)图形能够更加直观地描述目标系统,便于用户理解和交流,有利于开发者与用户之间达成一致的需求

  D)图形比文字描述简单、形象

  1.模块的基本特征是(AC)。

  A)外部特征(输入/输出、功能)B)内部特征(输入/输出、功能)

  C)内部特征(局部数据、代码)D)外部特征(局部数据、代码)

  2.SD方法的设计总则是(CD)。

  A)程序简洁、操作方便B)结构清晰、合理

  C)模块内聚性强D)模块之间耦合度低

  3.软件设计的主要任务是(ABD)。

  A)将分析阶段获得的需求说明转换为计算机中可实现的系统

  B)完成系统的数据结构和程序结构设计

  C)完成模块的编码和测试

  D)对模块内部的过程进行设计

  4.设计阶段应达到的目标有(AD)。

  A)提高可靠性和可维护性B)提高应用范围

  C)结构清晰D)提高可理解性和效率

  5.从工程管理的角度来看,软件设计分两步完成(D)。

  A)①系统分析②模块设计B)①详细设计②总体设计

  C)①模块设计②详细设计D)①总体设计②详细设计

  6.模块独立性准则由以下定性指标来衡量(BD)。

  A)分解度B)耦合度C)屏蔽性D)内聚性

  7.用户界面设计的任务包括(ABC)。

  A)确定用户界面类型B)建立任务模型

  C)建立用户模型D)建立功能模型

  8.程序设计语言可以分为(BCD)。

  A)面向过程的语言B)机器语言

  C)高级语言D)汇编语言

  9.程序效率包括(ACD)几个方面的内容。

  A)代码效率B)运行效率C)存储效率D)I/O效率

  10.SP方法中的基本控制结构有(ABC)。

  A)顺序结构B)选择结构C)重复结构D)GOTO结构

  11.内部文档可用注释语言书写,注释语言分为(ABCD)。

  A)序言性注释B)描述性注释C)功能性注释D)状态性注释

  12.为使程序中数据说明更易于理解和维护,必须遵循以下原则(ABC)。

  A)数据说明的次序应当规范化

  B)一个语句说明多个变量时,各变量名按字母顺序排列

  C)对于复杂的数据结构,要加注释,说明在程序实现时的特点

  D)定义变量名应按字母顺序排列

  13.源程序的效率与(D)阶段确定的算法的效率直接有关。

  A)概要设计B)总体设计C)单元设计D)详细设计

  14.在详细设计翻译转换成源程序代码后,算法效率反映为对程序的哪几个方面的要求

  (CD)。

  A)读写速度B)代码长度C)存储容量D)执行速度

  15.提高程序效率的根本途径在于(BC)。

  A)编程时对程序语句进行调整B)选择良好的设计方法

  C)使程序最大限度的简洁D)选择良好的数据结构与算法

  1.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机制(ABC)。

  A)继承B)消息C)方法D)结构

  2.下列属于面向对象的要素有(BCD)。

  A)分类性B)抽象C)共享D)封装

  3.下列选项中属于面向对象开发方法的有(ACD)。

  A)BoochB)CADC)CoadD)OMT

  4.下列属于Coad方法中面向对象的分析模型的层次有(AB)。

  A)主题层B)对象层C)应用层D)接口层

  5.一个类属性依其特征划分,其类型有(ABCD)。

  A)描述型B)定义型C)派生型D)参考型

  6.在进行面向对象分析时,所采用的模型有(ABD)。

  A)对象模型B)动态模型C)静态模型D)功能模型

  7.状态是对象属性的值的一种抽象,它的性质有(AB)。

  A)时间性B)持续性C)有序性D)有穷性

  8.数据流图中的处理必须用对象中的操作来实现常见的操作有(ABCD)。

  A)查询B)动作C)活动D)访问

  9.建立继承关系时所采用的方式有(AC)。

  A)自顶向下B)从内到外C)自底向上D)从复杂到简单

  10.对象是人们要研究的任何事物主要的对象类型有(ABCD)。

  A)有形实体B)作用C)事件D)性能说明

  1.下列不是模型元素的是(D)。

  A)关联B)聚合C)依赖D)笔记

  2.UML具有扩展性,常见的扩展机制有(BCD)。

  A)修饰B)版类C)加标签值D)约束

  3.UML语言支持的建模方式有(ABD)。

  A)静态建模B)动态建模C)模块化建模D)功能建模

  4.下列各种图可用于动态建模的有(ACD)。

  A)状态图B)类图C)序列图D)活动图

  5.下列属于状态的组成部分的有(AB)。

  A)名称B)活动C)条件D)事件

  6.UML中包括的事件有(ABCD)。

  A)条件为真B)收到另一对象的信号

  C)收到操作调用D)时间表达式

  7.属性的可见性有(ABD)。

  A)公有的B)私有的C)私有保护的D)保护的

  8.用例之间的关系有(BCD)。

  A)友元B)扩展C)使用D)组合

  9.应用于通用化约束的方式有(ABCD)。

  A)完整B)不相交C)不完整D)覆盖

  10.消息的类型有(ABC)。

  A)同步B)异步C)简单D)复杂

  二、判断题

  1.软件就是程序,编写软件就是编写程序。(×)

  2.瀑布模型的最大优点是将软件开发的各个阶段划分得十分清晰。(×)

  3.结构化方法的工作模型是使用螺旋模型进行开发。(×)

  4.结构化方法和JSP方法都不适合于大型软件的开发。(√)

  5.原型化开发方法包括生成原型和实现原型两个步骤。(×)

  6.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包括面向对象的分析、面向对象的设计和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

  7.软件危机的主要表现是软件的需求量迅速增加,软件价格上升。(×)

  8.软件工具的作用是为了延长软件产品的寿命。(×)

  9.软件工程过程应该以软件设计为中心,关键是编写程序。(×)

  10.RCP法与RSP法的主要区别是前者采用循环渐进的开发方式,原型将成为最终的产品,而后者将被废弃。(√)

  1.在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后,需求分析就只需要解决目标系统的设计方案。(×)

  2.SA法是面向数据流,建立在数据封闭原则上的需求分析方法。(√)

  3.HIPO法既是需求分析方法,又是软件设计方法。(√)

  4.在面向对象的需求分析方法中,建立动态模型是最主要的任务。(×)

  5.加工小说明是对系统流程图中的加工进行说明。(×)

  6.判定表的优点是容易转换为计算机实现,缺点是不能够描述组合条件。(×)

  7.需求分析的主要方法有SD法、OOA法及HIPO法等。(×)

  8.分层的DFD图可以用于可行性分析阶段,描述系统的物理结构。(×)

  9.信息建模方法是从数据的角度来建立信息模型的,最常用的描述信息模型的方法是E-R图。(√)

  10.用于需求分析的软件工具,应该能够保证需求的正确性,即验证需求的一致性、

  完整性、现实性和有效性。(√)

  1.划分模块可以降低软件的复杂度和工作量,所以应该将模块分得越小越好。(×)

  2.在网状结构中任何两个模块都是平等的,没有从属关系,所以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常常被使用。(×)

  3.信息隐蔽原则有利于提高模块的内聚性。(√)

  4.中心变换型的DFD图可看成是对输入数据进行转换而得到输出数据的处理,因此可以使用事务分析技术得到初始的模块结构图。(×)

  5.SD法是一种面向数据结构的设计方法,强调程序结构与问题结构相对应。(×)

  6.所谓结构冲突,是指输入数据与输出数据之间很少或没有结构上的对应关系。通常解决的办法是:构造一个或者多个中间结构,在输入和输出结构之间进行转换。(√)

  7.当模块的.控制范围是其作用范围的子集时,模块之间的耦合度较低。(×)

  8.(来自::系统类小说)JACKSON方法是以数据流、数据封闭性准则逐层分解的。(×)

  9.程序设计语言的工程特性包括:可移植性、可重用性、可维护性、局部性和顺序性。(×)

  10.项目应用领域是选择语言的关键因素。(√)

  11.FORTRAN、Pascal、C语言、PL/1和汇编语言都是科学工程计算可选用的语言。(×)

  12.要用快速原型法开发软件,应选用4GL语言。(√)

  13.提高程序效率的根本途径是选择良好的设计方法、数据结构与算法。(×)

  14.良好的程序设计风格简单说就是高的编程技巧。(√)

  1.面向对象的的方法是以类作为最基本的元素,它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核心。(×)

  2.类是指具有相同或相似性质对象的抽象,对象是抽象的类,类的具体化就是对象。(√)

  3.继承性是父类和子类之间共享数据结构和消息的机制,这是类之间的一种关系(×)。

  4.多态性增强了软件的灵活性和重用性,允许用更为明确、易懂的方式去建立通用软件,多态性和继承性相结合使软件具有更广泛的重用性和可扩充性。(×)

  5.面向对象分析,就是抽取和整理用户需求并建立问题域精确模型的过程。(√)

  6.面向对象的设计的主要目标是提高生产效率,提高质量和提高可维护性。(√)

  7.对象模型表示了静态的、结构化的系统数据性质,描述了系统的静态结构,它是从客观世界实体的对象关系角度来描述,表现了对象的相互关系。(√)

  8.面向对象的分析是用面向对象的方法对目标系统的问题空间进行理解、分析和反映。通过对象层次结构的组织确定解空间中应存在的对象和对象层次结构。(√)

  9.类的设计过程包括:确定类,确定关联类,确定属性,识别继承关系。(√)

  10.复用也叫重用或再用,面向对象技术中的“类”,是比较理想的可重用软构件。有三种重用方式:实例重用、继承重用、多态重用。(√)

  11.主题是一种关于模型的抽象机制,它是面向对象模型的概貌,也是关于某个模型要同时考虑和理解的内容,主题起一种控制作用。(√)

  12.面向对象的分析由对象、结构、继承性和基于消息的通信构成。(×)

  13.支持继承性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和传统程序设计语言在语言机制方面的根本区别。(√)

  14.面向对象的分析过程主要包括三项内容:理解、表达和验证。(√)

  15.面向对象的设计的主要目标是提高生产效率、提高质量和提高可维护性。(√)

  1.UML建模语言是由视图、图、模型元素和通用机制构成的层次关系来描述的。(√)

  2.UML是一种建模语言,是一种标准的表示,是一种方法。(×)

  系统类小说篇三:操作系统第二章练习2答案

  1.P、V操作是A。A.两条低级进程通信原语B.两组不同的机器指令C.两条系统调用命令D.两条高级进程通信原语2.设系统中有n(n>2)个进程,且当前不在执行进程调度程序,试考虑下述4种情况,不可能发生的情况是A。A.没有运行进程,有2个就绪进程,n个进程处于等待状态。B.有1个运行进程,没有就绪进程,n-1个进程处于等待状态。C.有1个运行进程,有1个就绪进程,n-2个进程处理等待状态。D.有1个运行进程,n-1个就绪进程,没有进程处于等待状态。3.若P、V操作的信号量S初值为2,当前值为-1,则表示有B等待进程。A.0个B.1个C.2个D.3个4.用V操作唤醒一个等待进程时,被唤醒进程的状态变为B。A.等待B.就绪C.运行D.完成5.用P、V操作可以解决A互斥问题。A.一切B.某些C.正确D.错误6.多道程序环境下,操作系统分配资源以C为基本单位。A.程序B.指令C.进程D.作业7.从下面对临界区的论述中,选出一条正确的论述。(1)临界区是指进程中用于实现进程互斥的那段代码。(2)临界区是指进程中用于实现进程同步的那段代码。(3)临界区是指进程中用于实现进程通信的那段代码。(4)临界区是指进程中用于访问共享资源的那段代码。(5)临界区是指进程中访问临界资源的那段代码。8.(A)是一种只能由wait和signal操作所改变的整型变量,(A)可用于实现进程的(B)和(C),(B)是排他性访问临界资源。A:(1)控制变量;(2)锁;(3)整型信号量;(4)记录型信号量。B:(1)同步;(2)通信;(3)调度;(4)互斥。C:(1)同步;(2)通信;(3)调度;(4)互斥。9.对于记录型信号量,在执行一次wait操作时,信号量的值应当(A),当其值为(B)时,进程阻塞。在执行signal操作时,信号量的值应当为(C),当其值为(D)时,应唤醒阻塞队列中的进程。A:(1)不变;(2)加1;(3)减1;(4)加指定数值;(5)减指定数值。B:(1)大于0;(2)小于0;(3)大于等于0;(4)小于等于0.C:(1)不变;(2)加1;(3)减1;(4)加指定数值;(5)减指定数值。D:(1)大于0;(2)小于0;(3)大于等于0;(4)小于等于0.10.用信号量S实现对系统中4台打印机的互斥使用,S.value的初值应设置为(A),若S.value的初值为-1,则表示S.L队列中有(B)个等待进程。A:(1)1;(2)0;(3)-1;(4)4;(5)-4B:(1)1;(2)2;(3)3;(4)4;(5)5;(6)6;(7)0。11.试选择(A)~(D),以便能正确地描述图2.12所示的前趋关系。

  Vara,b,c:semaphore:=0,0,0;BeginParbeginBeginS1;(A);end;BeginS2;(B);end;BeginWait(a);wait(b);S3;(C);SS21EndbaBegin(D);S4endS3ParendcEndS4A:(1)signal(a);(2)signal(b);(3)wait(c);(4)signal(c)。B:(1)signal(a);(2)signal(b);(3)wait(c);(4)signal(c)。C:(1)signal(a);(2)signal(b);(3)wait(c);(4)signal(c)。D:(1)signal(a);(2)signal(b);(3)wait(c);(4)signal(c)。12.设有10个进程共享一个互斥段,如果最多允许有1个进程进入互斥段,则所采用的互斥信号量初值应设置为(A),而该信号量的取值范围为(B);如果最多允许有3个进程同时进入互斥段,则所采用的互斥信号量初值应设置为(C)。A:(1)10;(2);3;(3)1;(4)0。B:(1)0~1;(2)-1~0;(3)1~-9;(4)0~-9。C:(1)10;(2);3;(3)1;(4)0。13.信号量的物理意义是当信号量值大于零时表示可用资源的数目;当信号量值小于零时,其绝对值为因请求该资源而被阻塞的进程数目。14.临界资源的概念是一次仅允许一个进程访问的资源,而临界区是指进程中访问临界资源的那段程序代码。15.进程在运行过程中有三种基本状态,它们是运行、就绪、等待。16.进程主要由程序段、数据段、PCB三部分内容组成,其中PCB是进程存在的唯一标志。而程序段部分也可以为其他进程共享。17.系统中各进程之间逻辑上的相互制约关系称为进程同步。18.若一个进程已进入临界区,其他欲进入临界区的进程必须等待。19.将进程的PCB链接在一起就形成了进程队列。20.用P、V操作管理临界区时,任何一个进程在进入临界区之前应调用P操作,退出临界区时应调用V操作。21.在多道程序系统中,进程之间存在着的不同制约关系可以划分为两类:同步与互斥。同步指进程间具有的一定逻辑关系;互斥是指进程间在使用共享资源方面的约束关系。22.程序顺序执行时有顺序性、封闭性和可再现性的特点。23.有m个进程共享同一临界资源,若使用信号量机制实现对临界资源的互斥访问,则信号量值的变化范围是1~-(m-1)。24、同步机制应遵循的准则:、、和。空闲让进、忙则等待、有限等待、让权等待25、在记录型信号量机制中,S.value>0时的值表示;每次wait操作意味着,因此应将S.value,当S.value时,进程应阻塞。可用的临界资源数量;申请一个临界资源;减1;小于026、在记录型信号量机制中,每次signal操作意味着,因此应将S.value,当S.value<=0时,表示,此时应。释放一个临界资源,加1,仍有请求该资源的进程被阻塞;唤醒相应阻塞队列中的首进程27、在利用信号量实现进程互斥时,应将置于和之间。临界区,wait操作,signal操作28、在每个进程中访问的那段代码称为临界区。为实现对它的共享,应保证进程进入自己的临界区,为此,在每个进程的临界区前应设置,临界区后应设置。临界资源,互斥,进入区,退出区29、PV操作必须成对出现,有一个P操作就一定有一个V操作。30、临界资源是指系统中一次只允许一个进程使用的资源,而临界区是指涉及到临界资源的代码段。31、如果P(S1)和P(S2)两个操作在一起,那么P操作的顺序至关重要,一个同步P操作与一个互斥P操作在一起时同步P操作在互斥P操作前。而两个V操作的次序无关紧要。32、P(S):表示申请一个资源;V(S)表示释放一个资源。信号量的初值应该大于等于0。33、P、V操作当为互斥操作时,它们同处于同一进程;当为同步操作时,则不在同一进程中出现。

【系统类小说数据库设计思想理念】相关文章:

数据库系统的设计步骤10-10

数据库课程设计图书管理系统报告10-29

铁路巡检作业信息实时管理系统的数据库设计论文01-07

考研数据库系统原理试题09-05

数据库课程设计报告10-29

数据库综合练习教学设计09-14

利用Zabbix监控数据库系统方法介绍10-17

锋面系统教学设计10-18

论文管理系统设计10-15

MySQL数据库所支持的操作系统介绍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