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杨修之死优质课教案设计

时间:2022-07-22 08:23:19 语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九年级语文杨修之死优质课教案设计精品

导语:《杨修之死》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片经典课文,课文出自文学名著《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以插叙的方式记叙了曹操杀害杨修的经过和缘由,从不同的侧面展示了曹操、杨修的矛盾冲突,故事情节完整,人物形象刻画鲜明,这些均符合九年级学生的求知心理。以下是品才网pincai.com小编整理的九年级语文杨修之死优质课教案设计精品,欢迎阅读参考!

九年级语文杨修之死优质课教案设计精品

九年级语文杨修之死优质课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引导学生结合注释疏通文言字词。

2、了解罗贯中和《三国演义》的文学常识。

3、掌握文章内容,学习通过故事情节来分析人物性格的方法。

4、探究杨修之死的原因,初步体验插叙的作用。

方法与过程目标

1、学习通过矛盾冲突刻画人物性格特征的写法。

2、通过探究杨修死因,培养学生收集、归纳、整理信息并能口头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感受中国古典小说的丰厚底蕴,丰富情感体验,获得审美享受。

2、学会辩证地看待历史人物和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并从中领悟做人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分析杨修、曹操这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明确两人之间的矛盾。

2、学习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难点

学会辩证地看待历史人物和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教法学法】

1、阅读导读法:抓住题目“杨修之死”的“死”字提问,引导学生作深入探究。

2、比较阅读法:寻找小说与史料的不同点,学会辩证地看待历史人物和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加深对作品思想内涵的理解。

3、质疑释疑:激发学生质疑,探索杨修死因,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程序

一、情境导入,渲染氛围

1、 导语:

由三国中的人物诸葛亮作为智者的化身进行导入

2、作品简介:《三国演义》是我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历史小说。作品主要描写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集中表现了统治集团之间政治和军事斗争,其主要成就在于塑造了曹操、刘备、诸葛亮、关羽、张飞等众多英雄形象。

3、作者简介:罗贯中(约1330~1400),名本,号湖海散人,无末明初小说家。才华出众,但时局动乱,政治腐败,才人志士流落荒野。罗贯中郁郁不得志,转而编著《三国演义》。以古鉴今,抨击时政。

九年级语文杨修之死优质课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三维目标

1、引导学生结合注释掌握文中的一些文言词语,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2、掌握课文内容和叙述顺序,理清文章脉络。

3、通过探究杨修死因,培养学生感悟及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4、能用自己的语言,多角度地分析概括曹操、杨修的性格,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5、认识小说中的人物性格,从历史和文学两方面给曹操定位。

6、感受中国古典小说的丰富底蕴,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小说的兴趣,从而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分析杨修和曹操这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2、感受中国古典小说的丰富底蕴,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小说的兴趣。

难点:探讨杨修之死的原因,感悟做人的道理。

(三)教学方法:情景导入法、导读法、探究法

(四)教学课时:一课时

二、教材分析

《杨修之死》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片经典课文,课文出自文学名著《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以插叙的方式记叙了曹操杀害杨修的经过和缘由,从不同的侧面展示了曹操、杨修的矛盾冲突,故事情节完整,人物形象刻画鲜明,这些均符合九年级学生的求知心理。另外,从本文的编排上看,把它放在了“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之后,在教学中,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引导自觉地走进更多“名著”、会不自觉热爱名著,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因此,本文是培养学生欣赏小说作品能力的良好教材。

本学期无所带的九年级(6)班是我校刚从几所学校接手合并后的新班级,班内乡村学生很多,语文底子薄,学生学习上不肯吃苦,往往连最基本的语文学习要求都做不好,因此在教学中我要从兴趣入手、从基础学起,在获取新知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教学基本环节是:一、考察学生基本了解“三国”文化,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和好奇感,激发阅读兴趣。二、引导学生理解词句、理解文意、把握故事情节。三、分析杨修、曹操的性格特征。四、探究杨修的死因,激发情感流露,感悟做人之道。五、结合学习收获,借助历史画面(《三国演义片头曲》视频)激发学生在课外走进“名著”,热爱文学。

三、教学过程

(一)测查导入

同学们,在第五单元我们走进了古典小说,说到我国的古典著作,我们肯定漏不掉《三国演义》,因为它在我国已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在世界范围内都影响也极其深远,成为世界文化不可剥夺的遗产。我们作为炎黄子孙,又是九年级的知识分子,对我们“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了解吗?好,我来考察一下:1.形成的三国文化A歇后语(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 B成语(三顾茅庐等)。2.人物形象(其中塑造的任务形象不仅栩栩如生,而且性情超逸,俗话说“绝了”)。看?智绝——诸葛亮、义绝——关羽、仁绝——刘备、奸绝——曹操、猛绝——张飞。还有一位:后人用“笔下龙蛇走,胸中锦绣成”赞其才的人又是谁(媒体展示)?这位大才子是怎样死的?今天,我们借《杨修之死》走进《三国演义》,了解罗贯中。

(二)资料助读(媒体展示)

1.理解“演义”(根据历史及传说创编的小说。)

2.了解作者

3.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环境)

(三)引导学习

1、初读感知

(1)按以下要求激励学生快速阅读课文。

A、扫除字词障碍,标出不理解的字词句。

B、课文写了哪几件事?试拟标概括。

C、了解文章的记叙顺序。

(2)抽查字词句,促进积累(借助媒体)。

(3)请同学们概括文中的事件,激励学生用最简语言添加标题。(教师展示自己添加的小标题启迪学生:  ①杀修 ②破字 ③分酥 ④揭梦 ⑤告发曹丕 ⑥教植出门 ⑦教植作答 ⑧葬修)

(4)学生交流认知后明确文章的记叙顺序。(插叙)

2、梳理情节

(1)引导学生围绕补叙的事件梳理课文情节。

第一层(1-3)杨修被杀 。 (高潮)

第二层(4-9)矛盾发展过程。(开端、发展)

第三层(10-12)兵败葬修。(结局)

(2)结合对情节的梳理,教师利用媒体予以归结,并揭示补叙的作用(揭示“杀”机 、刻画人物)。

3、探究死因

(1)找出揭示杨修之死的关键之句(杨修为人恃才放旷……)。

(2)依据事件分析“祸根”(曹操的心理变化:忌——恶——愈恶——愈恶——怒——有杀心)。

(3)从“日常生活”和“政治生活”中揭示死因(修犯了曹操的“小忌”——揭人“小慧”;大忌——参与夺嫡之争)。

(4)激励学生归结的“死因”本质——封建专制制度下君臣关系的必然。

4、分析形象

(1)引导学生结合课文中的描写分析人物、交流认知。

(2)结合学生发言,教师归结杨修曹操的性格特征。(借媒体明确:杨修——恃才放旷、卖弄聪明。曹操——阴险虚伪、狡诈奸猾。)

5、拓展延伸

(1)通过学习,我们认识了性格鲜明的杨修和曹操,你认为“杨修之死”是谁之过?穿越时空,你很想对他说点啥?你在为人处世方面有何感想?(我的学生可在练习本理明思路,然后大胆地说,教师予以点评引导。)

(2)结合历史看曹操

借助媒体引导学生感知戏中的曹操形象,结合曹操的诗文及史料了解历史中的曹操,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文学作品可虚构,和历史有一定的区别,激发学生正确评价曹操,评价历史。

(明确:小说及戏中的曹操我们已知事奸雄,但我们学过他的诗歌《观沧海》胸怀大志,历史上的他统治的`北方也是民殷国富,百姓安康。鲁迅先生说“曹操是个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个英雄。”所以我们要能正确地看待文学和历史。)

(四)课堂总结

短短的《杨修之死》让我们在写作上,做人上感悟很多,若翻开三国历史长卷,那金戈铁马的古战场会给我们更多的震撼,那甘露琼浆般的智慧会给我们更多滋养,就让《滚滚长江东逝水》这段视频带我们进入《三国演义》,爱上《三国演义》。(补充阅读小说方法)

(五)布置作业

1、课外阅读《三国演义》

2、写一篇评价曹操的文章。

板书设计

杨修之死

罗贯中

人物

杨修(恃才)------矛盾------(忌才)曹操

恃才放旷 故 事 嫉贤妒能

才思敏捷 (8件事) 虚伪奸诈

环 境

(蜀汉战争)

四、本课的亮点与教师个人的教学专长

亮点

1.能从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三国”知识水平入手组织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充分调动“内动力”保障了课堂学习的有效性。

2、能从“探究死因”这个主问题切入,环环相扣的突破教学重难点,实现教学目标。

3、媒体的合理使用增大了知识的容量,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4、“书海导航”落到实处,影响深远。

教学专长

引导学生走进作者的心灵(语文教学生活化)。

九年级语文杨修之死优质课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了解曹操、杨修的性格特征;

2、学习本文通过典型事例来展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3、获得人生启示和写作上的启发。

[ 教学重点]

能复述课文,分析了解人物性格;讨论杨修死因,记叙顺序。

[教学难点]

探究杨修之死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入激趣

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片首曲——《滚滚长江东逝水》,创设适合本文教学的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的情感随着音乐仿佛回到三国那硝烟弥漫的战场,曲终,让学生说说这是那部电视剧的主题曲,然后导入:今天我们来学习其中的一个经典故事:《杨修之死》

2、走进作者罗贯中和《三国演义》

(先由学生介绍,然后多媒体展示主要内容)

二、整体感知

1、学生听读课文,要求学生不看书,回答下列问题;

1〉杨修是怎样死的?

2〉文章共写了几件事?

2、自读课文完成下列任务

1〉给不认识的字注音不理解的词注释。

(实用工具书,小组讨论或请教老师解决)

2〉请用一个短语或句子概括每个故事。

3〉复述故事

要求 每人选择其中一个故事用自己的话来复述,要重点突出,条理清楚,声音洪亮,说出每次曹操的心理反应,然后叫六个学生分别来复述下列故事,大家以起来作简要评价。

鸡肋事件,分食酥饼事件,“梦中杀人”吴质事件 教植杀吏 答教事件

四、再读课文,分析人物性格

1要求:先用几个词概括出人物性格并说出依据。

安排:一二组分析杨修的性格,三四组分析曹操的性格。

2、教师小结补充说明历史上的曹操与小说上的曹操不一样,让学生辨证地、一分为二地看待历史人物

五、讨论:

1、杨修因何而死?

关于杨修的死因,有人说,杨修是恃才放旷招致杀身之祸,有人说是因为曹操忌才妒贤,处死杨修以除后患根据本文,你的看法是什么?并说出理由 。

2、本文采用了什么样的记叙顺序?

六、作业

1、如何做人:小说中的曹操和杨修都不是完人,假如让你给曹操和杨修各进一言,你会和他们说些什么?对你本人待人处世有哪些借鉴作用?

2、如何为文:学习本文,你学到了哪些叙事手法?对你以后的作文写作有什么启发?

七、小结

总结归纳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表扬学生的学习成果留下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假如你是曹操,你会如何对待恃才放旷的杨修?假如杨修与曹丕交好,曹操还会杀死杨修吗?等等在《三国演义》片尾曲《历史的天空》歌声中结束本课的学习

教学反思

《杨修之死》这篇课文我上课之后感觉还比较顺利,比较成功。

1、课前预习很充分,为上课奠定了很好的基础这是一篇自读课文,又是古代的白话小说,语言习惯和现代汉语有不小的差别,所以在课前我已经布置学生预习,这样上课时大家对文本就不再陌生了上课时学生熟悉文本,有独立的思考,有个人的发现,发言时有话可说,所以发言面很广,照顾到了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实际

2、一曲《滚滚长江东逝水》雄浑的旋律一下子把学生带到三国故事的`情境中了,创设了良好的氛围和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3、课堂教学层次感强,衔接紧密,过度自然当初在设计教学时,我曾有过顾虑,只有一个课时时间,怎样才能既完成学习任务,又让课上得“顺”呢?激情导入,感知课文,复述课文,分析人物性格,讨论回答杨修的死因,作业布置,这个过程由浅入深,由内到外,还是比较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

4、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在学习过程中,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自由学习,要么独立思考,要么合作探究,要么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气氛相对活跃,学生真正做到了自己在学习,有自己的阅读体验并能表述自己的见解而老师作为主导,在本节课中只起辅助、补充和引导作用

这堂课上,我也发现了很多不足的方面:

一、复述课文的七个小故事时,个别学生的语言不够简练,重点不明确,老师没有指出并加以纠正我想这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特别注意,一定要在课堂中多加训练,努力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二、时间的把握不够准确复述故事花了过多的时间”,致使后面的教学环节很紧张。

三、对文本的“读”的环节几乎没有这一点在设计时就没有处理好



【九年级语文杨修之死优质课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03-29

杨修之死评课稿02-12

《杨修之死》评课稿03-29

九年级语文《杨修之死》评课稿07-26

《杨修之死》评课稿4篇03-29

《杨修之死》评课稿【范例4篇】07-10

九年级上《杨修之死》评课稿07-26

杨修之死读后感03-04

《杨修之死》读后感03-14

杨修之死读后感(15篇)04-24